北狩:为尊者讳这个历史美颜相机滤镜下君王最后的体面
导语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 , 统治者们往往是身居深宫之内 , 除了王公大臣 , 升斗小民可能一辈子也难窥天颜 。 即使有机会碰到天子巡游天下 , 也必须战战兢兢地低头跪迎 , 不敢肆无忌惮的欣赏 。 因而 , 皇帝在普通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
文章图片
帝王出行图
在这种情况下 , 皇帝的所作所为普通人不曾得知 , 只能通过其代言人来管中窥豹 。 而《国语·越语下》云:“为人臣者 , 君忧臣劳 , 君辱臣死 。 ”皇帝手下的三公九卿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 , 没有原则地对皇帝进行美化 , 进而彰显自己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的君臣和睦 。 甚至很多皇帝做了天怒人怨的事情后 , 这些大臣们本着为尊者讳的原则 , 以近乎无耻的手段对皇帝进行美化 , 在这种“美颜相机”的历史滤镜下 , 几乎每一个皇帝在本朝都被美化成完美无缺的千古圣君 , 而其中最强大滤镜就是“北狩”这一婉词 , 它堪称帝王最后的体面 。 在这种滤镜下一切看似美好 , 却失去了本真 。 最为权威的史书也成了满纸荒唐言 , 沦为特权阶级的“政治宣传片” , 从而让历史充满着矛盾与疑点 。 为尊者讳这款“美颜相机”为何可以长久不衰起源的久远性
中国的避讳文化起源于古老的商周时期 , 最初的时候还带有“巫文化”的虚化滤镜 。 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落后 , 人们事无巨细皆有求于鬼神之说 , 希望老天爷可以给予指示 。 因此占卜就成了“选择困难症”患者最喜闻乐见的生活方式 。 而占卜的时候往往会刻上人的名字 , 但当时人认为这样不吉利 , 就不把自己和尊者的名字刻在上面 。 《礼记·檀弓下》记载:“卒哭而讳 , 生事毕而鬼事始已 。 ”所以说最初的避讳是对鬼神的一种敬畏 , 回避先人和尊者的名字是一种礼仪 , 在这种礼仪的延伸下 , 有关先人和尊者的一切都成了一种不可轻易评判 , 并必须给予无条件尊重的传统 。
文章图片
商朝用来占卜的骨甲
制度的规范性
基于对这种文化的深信不疑和主观引导 , 周天子开始设立专门的官员管理避讳这项复杂又枯燥的工作 。 《周礼·春官》云:“小史掌邦国之志 , 奠系世辨昭穆 。 若有事 , 则昭王之忌讳 。 ”由此可见 , 当时的政治活动已经相当注意避讳的问题 , 生怕哪个环节出现“犯规”的举动 , 引起朝野非议 。 而派遣有司成为自己的“智囊团” , 进而有效避免这种低级错误 。 正是在这种制度的规范下 , 避讳文化才得以延续 , 成为中国独有的特色文化 。 思想的巩固性
到了春秋时期 , 礼崩乐坏 , “素颜”和“污颜垢面”成了诸侯王最不加掩饰的嘴脸 , 因而很少有人再顾忌这件没事找事的琐事 。 而一个孔子的出现 , 狠狠地讽刺了这群素面朝天还不以为耻的诸侯王 。 在其编撰的《春秋谷梁传》中他通情达理地说道:“为尊者讳耻 , 为贤者讳过 , 为亲者讳疾 。 ”尤其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后 , “三纲五常”更是成了不容置疑的普世价值观 , 封建等级也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 标榜自己至高无上的皇帝开始人为的神话自己 , 强调“君权神授” , 让天下人对其无条件的顶礼膜拜 。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秩序 , 更是喜欢用一些条条框框来束缚和奴役治下的臣民 , 按照自己的法则构建了等级严森的制度 , 从而一劳永逸 。 而“人设”这种东西最经不起考验 , 这个时候就需要“为尊者讳”这款美颜相机来为他们艺术加工 。 让天生丽质的君主妙不可言 , 让不堪入目的君主判若两人 。 因此这种统治工具自然大行其道 , 深受历朝历代统治者青睐 , 经久不衰 , 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 甚至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
文章图片
万世师表——孔子画像
避讳的常见方式
为尊者讳的美颜滤镜有很多 , 常见的有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 。 而这些“滤镜”只不过是简单的“磨皮” , 但依然闹出了不少笑话 。 南宋词人陆游曾在其《老学痷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田登作郡 , 自讳其名 , 触者必怒 , 吏卒多被棒笞 , 于是举州皆为灯为火 。 上元放灯 , 许人入州治游观 , 吏人遂书榜 , 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
文章图片
避讳中的缺笔现象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避讳方式体现了特权阶层的蛮横 , 而这些避讳方式比之皇帝以“北狩”为遮羞布 , 千方百计的以自欺欺人的手段隐瞒事实 , 愚昧百姓 , 才堪称“滤镜”下的面目全非 。 北狩——历史最失真的滤镜
北狩本身是去北方狩猎的意思 , 后来引申为向北方进军打仗 。 这种指代手法在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 , 例如南朝江淹《为萧骠骑让太尉赠封第二表》:“将陪云驂以北狩 , 扈朝服以济师 , 乃为少雪庸诚 , 微谢天眷耳 。 ”
中国时代北狩的对象一般是北方的草原民族 , 像秦汉时期的匈奴 , 隋唐时期的突厥 , 大明时期的蒙古 。 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冲突可以说是横贯了两千余年的中国历史 , 算得上世界上最旷日持久的文明冲突 。 在这声势浩大的“北狩”过程中 , 中原王朝有过“封狼居胥 , 燕然勒石”的高光 , 但同样也有着“靖康之耻”、“土木之变”的耻辱 。
文章图片
土木之变被瓦剌俘虏的明英宗(剧照)
而由于宋明两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 史官背弃秉笔直书的传统 , 选择为尊者讳的手法 , 用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给这些被异族掳掠 , 让整个国家和民族蒙受耻辱的昏庸无能之人开启美颜滤镜 , 费尽心思的给他们的失败找婉词 , 来混淆视听 , 保全皇帝颜面 。 如关于“靖康之难” , 宋人王明清《挥塵后录》卷四中委婉地写道:“逮二圣(徽钦二宗)北狩 , 彭以无名位 , 独得留内廷 。 ”无独有偶 , 明人沉德符在其《野获编·科场二·内官子弟登第》中这样写道:“又二年敬殁 , 英宗北狩不返 。 ”来记载英宗土木堡被俘虏的经历 。
这三位曾经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在异国他乡忍受着“阶下囚”的待遇 , 本身就沦为草原民族狩猎的战利品 , 又有何面目比肩秦皇汉武 , 美名其曰为“北狩” 。 其实当时的百姓对于这种叫法也是不认可的 , 但蒙了尘的皇帝也还是皇帝 。 在封建等级严森的法度 , 大臣们必须心照不宣地为君主保持最大的体面 , 毕竟礼法规定 , 要为尊者讳耻 , 更何况这个尊者是贵为天子的“九五之尊” 。
文章图片
万事皆能 , 独不能为君耳的宋徽宗
后记
【北狩:为尊者讳这个历史美颜相机滤镜下君王最后的体面】“为尊者讳”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 , 虽然其本身有符合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先进部分 , 但不可否认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给历史的真面目涂上了一层厚厚的胭脂水粉 , 让历史变得花枝招展 , 失去了本来面目 。 所以说我们在读史书的时候 , 一定要注意其中的避讳部分 , 关掉历史的滤镜 , 这样才能减少著书之人对我们的主观误导 , 看清历史的真面目 。
推荐阅读
- 王者荣耀:吕布最近强度凸显,玩家认为攻速太高需要尽快削弱,你赞同吗?
- 独家对话宋亚东:一龙与马保国做了坏表率,大众误以为他们是高手
- 92班黄金一代的右后卫内维尔,为曼联奉献一生,时常为曼联支招
- 温柔气质的连衣裙,已成为夏日必备单品,随意一穿就能打造时尚
- 中国停止采购澳大利亚煤炭?澳政客风声鹤唳,这就是惹错人的后果
- 登上央视,国产加特林机枪或将装备,成为直-20贴身保镖?
- 原创 男人能够为你做到这四件事,说明他是真的爱你
- 鬼谷子:摆谱不是内心的虚荣,而是为人处世的高明,使自己保值!
- 为人处事请牢记,如果碰到以下3种人,躲得远才避灾!
- 原创 经常为此而联系你的女人,心里多半都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