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有的为啥很不入世

本人是天主教徒。这个问题感觉没那么复杂。听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吧。在中国,能信仰上任何一种宗教无外乎两个原因,要么追求心灵寄托,要么是被别人熏陶。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从建国初期开始就跟世界神学体系脱节的国家。新中国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真正蓬勃发展是在改革开放后。老百姓很大程度上根本不懂神学为何物,至于普世价值观、新教各种宗派、梵二精神之类的,基本上属于一片空白,往往都是牧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对教理的信仰只是停留在“信了对我有好处”的层面。想让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从信仰和灵修理参透人生哲学 ,无异于缘木求鱼。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国内的基督教团体不乏见到传销般的精神洗脑性质传教。记得韩寒说过,“有信仰没什么。处处标榜自己有信仰的,多半是为了掩饰自己有多坏。”我很赞成这种理论。但是国内的基督徒偏偏都是侧重理论多于实践,侧重说多于做。不仅灵修上,行为上也是如此。简而言之,属于“亚健康基督徒”——也就是喜欢把信仰生活跟世俗生活分家的一类,根本不会把信仰跟自己的生活细枝末节融合起来。加上国内的基督教教理大多数属于“因信称义”而不是“因行称义”,所以教徒更容易跟非教徒有共同语言,非教徒在他们眼里要么是没有参透真理,要么是没有获得救赎。(其实每次看到那些诅咒不信的人下地狱的论调我就觉得好笑,主耶稣什么时候赐给你权柄让你胡乱诅咒别人了?)信仰是世俗生活的催化剂,而不是世俗生活的附属品。同样的,世俗生活也不是信仰的附属品。对于国内很多基督徒而言,他们的心理路程是 这样的:“中国这么多问题就是因为没有信仰→外国比中国好就是因为有信仰→我跟外国人有共同的信仰→我比不信这种信仰的人高端→我不应该跟不信仰的人来往”。我也不知道这都是哪些奇葩的传道人教给他们这种理论的。“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你们应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你们也该照样彼此相爱。”——若望福音13:34“国民应尽其所能积极参与公众生活。参与的模式因地区或文化而异。国家让绝大部分国民,在真正的自由中,参与公共事务,是值得赞扬的。”——《天主教教理》第1915节“基督把爱的诫命,也就是新的法律,推及所有仇人。福音精神的解放跟憎恨仇人,是水火不相容的;这里,不容许仇恨的,是作恶的人,而非仇人作的恶。”——《天主教教理》第1933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