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粒粒吴靖难之役-叔侄之争( 二 )
【啊粒粒吴靖难之役-叔侄之争】
本文插图
三、勿使朕有杀叔之名
反观建文帝 , 虽从小饱读四书五经 , 但是书生气短 , 优柔寡断 , 用人不当 。 建文帝还曾一度将削藩大事交给齐泰、黄子澄等人去办 , 自己却沉迷于复古改制中 , 与方孝儒成天探讨如何按《周制》改定官制 , “时帝方锐意文治 , 日与方孝孺等讨论《周官》法度 , 以北兵为不足忧 。 ”⑤减轻刑法 , 以仁义治国 。 建文帝 , 虽然孝廉仁和 , 但是在朝廷却任用齐泰、黄子澄等儒生文人无悍将 , 再加上后来建文帝急功近利 , 利令智昏 , 听信齐泰、黄子澄之言 , 罢用耿炳文这样的沙场老将 , 任用纨绔子弟李景隆 。 “燕王闻之 , 呼景隆小字曰:“李九江膏粱竖子耳!寡谋而骄 , 色厉而馁 , 未常习兵见阵 , 辄予以五十万众 , 是自坑之也 。 ”⑤除此之外 , 在当初朱棣的三个儿子代他赴宴时 , 建文帝竟然释放了三个活生生的人质 , 失去了大好机会 。 “初 , 世子入京 , 燕王大忧悔 , 暨归 , 喜曰:吾父子复得相聚 , 天赞我也 。 已而燕兵起 , 高煦戮力为多 。 帝曰:吾悔不用辉祖之言!”⑤更可笑的是 , 当朱棣起兵造反的时候 , 朱允炆再次表现出了他的仁义 , 他对三军将士下达诏令:“一门之内 , 自级兵威 , 不仁之级 , 近尔将士与燕王对垒 , 勿休此意 , 勿使负杀叔父之名 。 ”可是 , 我们知道在此之前 , 建文帝在削藩的时候就已经杀了他的几个叔叔了 。 于是 , 就因为如此 , 燕王朱棣在战场有了皇帝的保护牌 , 多次死里逃生 。 最终的结果我们都已明了 , 只是建文帝的去向却成了一个千古谜题 。
本文插图
四、两虎相斗 , 必有一伤
在靖难之役中朱棣获胜 , 而建文帝下落不明 , 如下史料皆是倾向于建文帝自焚一说 。 《明太宗实录》日:“上(成祖)望见宫中烟起 , 急遣中使往救 , 至已不及 。 使出其尸于火中 , 还向上……壬申 , 备礼葬建文君 , 遣官致祭 , 辍朝三日 。 ”①《明史·方孝儒》中载:“乙丑 , 金川门启 , 燕兵入 , 帝自焚 。 ”②《明史·成祖本纪》中载:“壬申 , 葬建文皇帝 。 ”③《明太宗实录》提到朱棣即位后曾对左右近臣说:“朕于宫中遍寻皇考宸翰不可得 , 有言建文自焚时 , 并宝玺皆毁矣 。 朕深恸之 。 ”①如果说建文帝真的是已经自焚而死 , 那么对于篡位的朱棣来说就是再好不过了 。 可偏偏史书的记载并没有那么明确 , 同样有正史记载建文帝实为出亡 。 有传闻说郑和七下西洋其中跟随着明成祖亲派的侍卫 , 就是为了寻找建文帝 。 《明史·恭闵帝本纪》记载:燕王入金川门的当天 , “宫中火起 , 帝不知所终 。 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 ”④《明史·郑和传》说:“成祖疑惠帝亡海外 , 欲踪迹之 。 ”⑤《明史·程济传》说:“金川门启 , 济亡去 , 或日帝乃为僧出亡 。 ”⑥《明史·张就传》说:“世传燕师人京 , 就即自经死 , 严震直奉使至云南遇建文君 , 悲恰吞金死 , 考诸国史 , 非其实也”⑦《明史·牛景先传》说:“世相传有河西补锅匠之类 , 令川门启 , 帝亡去 , 济从之 , 莫知所终 。 ”⑧《明史·姚广孝传》中说:“问所欲言 , 广孝曰:‘僧溥洽系久 , 愿赦之 。 ’溥洽者 , 建文帝主录僧也 。 初 , 帝入南京 , 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 , 溥洽知状 , 或言匿溥洽所 。 帝乃以他事禁溥洽 。 而命给事中胡淡等遍物色建文帝 , 久之不可得 。 溥洽坐系十余年 。 至是 , 帝以广孝言 , 即命出之 。 ”⑨《明史·胡淡传》中称:“惠帝之崩于火 , 或言遁去 , 诸旧臣多从者 , 帝疑之 。 ”⑩明成祖朱棣曾下令让人寻建文帝 , 毕竟这皇位得之不易 , 可结果我们也知道 , 寻找建文帝如同大海捞针 。 在这场耗时四年的叔侄争斗中朱棣显然获胜了 , 但在伦理上朱棣却怎么也无法洗白自己 , 真相是永远无法掩盖的 。 即使革除了建文帝的年号 , 后世也会还给建文一个公道 。
推荐阅读
- 大咖说史|之所以朱棣会发动靖难之役,跟这位相士打的“强心针”有极大关系
- 历史解密坊|朱棣靖难之役攻打济南时,铁铉用一块木牌,让朱棣功败垂成了
- 建文帝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如此发落建文帝的母亲,看朱棣的生母之谜
- 尘封历史原创 洛口之役是南梁之耻,主帅被暴雨吓跑,梁军不战自溃损失5万余众
- 夜读史书原创 一顿饭局,百态人生,靖难之役末期的好人、常人与小人
- 古道谈历史靖难之役:明成祖的永生之痛,一生的功绩都难以弥补过失
- 晋国谈秦说汉(二十)“栎之役”、“迁延之役”后,秦景公玩转结盟
- 历史汉景帝为什么能平定七国之乱,建文帝却摆不平靖难之役?
- 『观景说史TB』朱棣登基称帝后,为何要善待“靖难之役”的功臣们?
- 亦清说历史■北宋为何能从澶渊之役中全身而退?离不开寇准的“口苦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