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粒粒吴靖难之役-叔侄之争


《尚书》说:“惟辟作福 , 惟辟作威 , 惟辟玉食 , 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 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 , 其害于而家 , 凶于而国 。 ”①在中国历史上 , 这样至高无上的君权 , 曾经诱使过诸多统治阶级内部 , 包括君臣甚至是父子、兄弟等至亲之间 , 展开过很多次无情厮杀的惨剧 。 前有唐朝时期的“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成为最终的人生赢家 , 而后有“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成为了历史上响当当的永乐大帝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 但却总有值得我们后世所推敲的地方 。 明建文元年(1399) , 燕王朱棣以“诛齐黄 , 清君侧”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 于建文四年(1402)夺取皇位 。 这场战役是中古历史上鲜有的一次藩王谋反叛逆而又最终取得了胜利的战争 , 整场战役的起因经过扑朔迷离 , 其中又掺杂着帝王世家的人心难测 , 到最后除了明成祖朱棣对大明王朝做出的诸多贡献之外 , 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千古谜题 。

啊粒粒吴靖难之役-叔侄之争
本文插图

电视剧:穿越时空的爱恋
一、以“清君侧”为名 , 行“夺皇位”之实
众所周知 , 靖难之役其实就是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 。 在明洪武三十一年七月 , 建文帝朱允炆首先采取行动 , 他采纳朝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 , 对太祖时期分封的诸位藩王进行权力上的削减 , 第一个就将矛头指向了周王 , “乃废周王为庶人 , 徙蒙化 , 置世子临安”②之后又陆续处置了其他的藩王 , 正月“废代王桂为庶人 , 幽于大同” , 二月“令亲王不得节制文武吏士” , 五月“废齐王樽为庶人 , 留京师” , 六月“废岷王梗为庶人 , 锢于云南”②建文帝朱允炆首先将一些势力较弱的藩王贬为庶人 , 之后便逐渐向势力强大的燕王朱棣下手 , 朱棣于是便成了藩王之首 , 众矢之的 。 在这种情况下 , 野心勃勃的燕王明里称病 , 暗里积极准备 , 伺机发难 。 “是时燕王潜有夺嫡计 , 而天下莫之知也” 。③后续中 , 我们得知 , 七月“壬申 , 燕王杀左布政使张呙、都指挥使谢贵” , 化用朱元璋“如朝无正臣 , 内有奸恶 , 则亲王训兵待命 , 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④规定 , 以“诛齐黄 , 清君侧”的名义正式举兵反叛 , “自署官属 , 称其师日“靖难”⑤我们知道 , 明成祖朱棣以为国“靖难”为名展开了这场争夺战 , 这在儒家伦理纲常上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 然而却在建文帝的削藩强压下 , 不得不反 。 可若是建文帝不曾削藩 , 历史又会如何发展呢 , “燕王之变 , 削亦反 , 不削亦反 , 齐、黄之议 , 未尽非也 。 ”②“大都耦国 , 祸之本也 。 又况秦晋四府 , 湘岷六藩 , 莫不帝制自为 , 偃塞坐大 , 藉神之胄 , 挟肺腑之尊……变所从来 , 非无故矣 。 况乎冲龄御极 , 主少国疑 , 强宗乱家 , 视同献……正所谓养虎贻患 , 蓄痈必溃者也 。 故论者以建文之失在于削藩 , 而予则以诸藩者削亦反 , 不削亦反 。 ”⑥

啊粒粒吴靖难之役-叔侄之争
本文插图

二、虎父无犬子
这场战役虽说是叔侄俩的争夺战 , 但是从种种迹象中我们可以看出 , 燕王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两人之间的能力悬殊之大 。 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的种种血腥的手段与朱允炆优柔寡断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 。 在这耗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中 , 朱棣必定有其过人之处 , 史载朱棣“智虑绝伦 , 雄才大略 , 酷类高帝”① , 在早期他就招揽奇人异士 , 后期就更是显示出了他的卓越才能 。 朱棣在建文帝早期进行削藩时 , 曾装疯卖傻为自己练兵买马拖延了大量时间 , 在后期又重新任用姚广孝这一野心家 , 在战时也丝毫不忘笼络士兵的民心 。 燕王朱棣的个人才能在他少时就曾得到朱元璋的夸赞 。 正如《明史》所言:“是时 , 帝念边防甚 , 且欲诸子习兵事 , 诸王封并塞居者皆预军务 。 而晋、燕二王 , 尤被重寄 , 数命将兵出塞及筑城屯田 。 大将如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皆受节制 。 又诏二王 , 军中事大者方以闻 。 ”②而且燕王朱棣无论是胆识还是策略都远胜于秦、晋二王 , 朱元璋在世时也曾嘱咐建文帝留心燕王朱棣 。 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 , 朱元璋“诏燕王及晋王分道伐虏 , 命颍国公傅友德等赴北平训练兵马 , 听燕王节制……”③这都说明了朱棣的个人能力突出 , 以至于朱棣登基之后 , 两次重修《明太祖实录》 , 将有利于他的话写进去 。 其中 , 包括篡改了他的出身“今上皇帝 , 太祖高皇帝第四子也 , 母孝慈高皇后” 。 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