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降训练比武与实战有多大距离?“鲤跃龙门”后更要“沉潜思辨”( 三 )


某型无人机侦察连中士赵家乐对此深有感触:近年来 , 全旅选派队员参加国际国内比武的机会越来越多 , 有的人抓住机会一战成名 , 有的人却总是与机会擦肩而过 。
原来 , 赵家乐的训练成绩在该旅一直不错 , 备战各种比武的集训也没少参加 , 可一到上擂台 , 他的发挥总是不太稳定 , 和他关系不错的战友都戏称他是预备队队长 。
对于这个称呼 , 赵家乐最初内心比较抵触 , 时间一长 , 他渐渐释然:既然不能代表单位走上赛场 ,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也是好的 。
就这样 , 赵家乐不再把心思放在争取比武的名额上 , 而是当起了旅里的攀登训练教员 。 论综合训练水平 , 赵家乐可能不如一些战友 , 但在攀登训练这个领域 , 旅里却很少有人能够超越他 。
老赵当教员 , 起初一些队员确实不大服气 , 可真刀真枪比过之后 , 许多人都被老赵挑落马下 。特战一连小队长杨红超回忆 , 近年来 , 曾在比武场上摘金夺银的队员没少向赵家乐挑战攀登课目 , 可都是胜少败多 。 在他的帮带下 , 许多战友攀登训练成绩显著提升 。
说起赵家乐的境遇 , 特种技术队高级技师、二级军士长赵玉伟感同身受:年轻的时候身体素质好、训练成绩好 , 可参加比武的机会少;年纪大了、身体素质下滑了 , 现在参加比武的机会多了 , 反倒力不从心了……
虽说上不了比武场 , 但赵玉伟却是旅里最受尊敬的老兵之一 。 这是因为 , 他是该旅伞降训练场上的定海神针 。
作为旅里伞降训练的总教头 , 不论是年逾不惑的旅领导 , 还是初生牛犊的新战士 , 只要按照他所教的方法扎实训练 , 准能练就过硬的伞降技术 。 不仅如此 , 赵玉伟还编写了《空降训练教材》 , 完成了41份配套教案 , 针对寒区伞降特点改进了10余种贴近实战的组训器材 , 让训练与实跳精准对接 。
在赵玉伟带教的众多弟子当中 , 已有20余人在各类国际国内比武场上摘金夺银 。 每当说起这个话题 , 赵玉伟的脸上总是绽放出自豪的笑容:不能当一名仗剑天涯的侠客 , 做一名默默无闻的铸剑师也知足了 。
功劳簿上可以没有我的名字 , 但强军路上必定有我的足迹!特战八连四级军士长刘洪平感慨地说:今天 , 我军和外军在赛场上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 , 上级组织的各类比武也越来越多 。 但从参加比武人员的名额来看 , 能够登上最高领奖台的还是少数 。 对于绝大多数官兵来说 , 刻苦训练的意义并不在功劳簿上有没有自己的名字 , 而在于强军路上有没有自己的汗水和足迹 。
特战八连中尉罗威振掰着手指头对采访人员说:卢雪礼、刘洪平、张宗来……越来越多的老班长从台前走向幕后 , 他们把机会留给年轻人 , 却依然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 , 贡献力量 。
一茬茬退出比武擂台的老兵 , 用实际行动感染和鼓舞着该旅的新生代力量 。 大家渐渐明白一个道理: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建设 , 离不开每名官兵的接力付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