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的处女作《追随》,如何成为他所有作品的源头与母题?

大卫·柯南伯格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当你看向费里尼的第一部电影 , 你可以看到他所有电影的起源 。 ”这句话放在诺兰身上同样适用 。 他在1998创作的《追随(Following)》虽只是一部低成本黑白影片 , 却映射出他余下多部作品的内核与母题 。
诺兰的处女作《追随》,如何成为他所有作品的源头与母题?
文章图片
经费紧缺 , 仍造就诺兰个人巅峰
诺兰并没有学过电影相关专业 , 但是从六七岁便尝试电影的拍摄 , 年幼的他颇爱动作片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他拍摄的影像从短片到长片 , 成本也不断提升 。
这部采用16mm胶卷拍摄 , 成本仅为6000美元的70分钟黑白惊悚电影《追随》 , 相比同期的低成本制作影片《杀手悲歌》(罗德里格斯 , 成本7225美元)以及《疯狂店员》(凯文史密斯 , 成本27575美元)预算还要低上一些 。
诺兰的处女作《追随》,如何成为他所有作品的源头与母题?
文章图片
诺兰并不避讳这种经费与条件上的贫乏 , 而是积极利用一切的资源进行他第一部唱片的拍摄 。 因此他也将此片称为“个人的巅峰 , 与他人协作的巅峰” 。 他一手操刀这部电影 , 担任导演 , 编剧 , 摄影 , 剪辑的具体工作 。
当时的诺兰仅为28岁 , 只能在周末用手持摄像机拍摄几分钟的片段 。 作为大学电影协会的主席 , 在拍摄这部电影的同时 , 诺兰也在电影公司进行着相关的培训 。 在这种断断续续的拍摄方式下 , 整个拍摄时长达到一年 。
因为经费的原因 , 诺兰无法搭设宏大的摄影棚 , 需要写出能够真正拍摄的剧本 。 他借用了身边的一切资源:在伦敦大学学院(UCL)的电影社团拍摄了电影的开头部分 , 借用父母或是朋友的房间进行拍摄 , 再用剪辑营造出在房间里穿梭的假象 。 柯布与比尔的首次对话所在的咖啡馆使用了编辑时的公司厨房兼咖啡屋 。
诺兰的处女作《追随》,如何成为他所有作品的源头与母题?
文章图片
在电影中间打开保险箱的片段中 , 保险箱实际已经老到无法真的被打开 , 电影中使用的钱也是打印出来的黑白纸片 。
诺兰的处女作《追随》,如何成为他所有作品的源头与母题?
文章图片
在影像上 , 诺兰认为摄像机才是最重要的 。 因为彩色片需要的更多的打光 , 调色等工作 , 选择用黑白片的方式便宜快速地建立风格 。 在进行街景的拍摄时 , 也只能根据环境调整机位 , 而无力为了机位调整环境 。 诺兰在评论音轨中也会庆幸:幸好没有多余的人挡住了镜头 。 因此 , 诺兰在这部电影中最喜欢的取景地是屋顶的阳台:远离噪音 , 能够拍摄到伦敦的街景 , 除了时不时的飞机声 , 其他近乎完美 。
因为经费有限 , 诺兰在电影的其他方面也进行了缩减 。 影片中的杀人工具使用了锤子 , 因为用现有的钱买不到一把像样的枪 。 而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费进行混音 , 诺兰选择在电影开头的对话吸引注意力:环境相对安静 , 让观众沉浸入电影中从而对之后的糟糕混音进行忽略 。
然而 , 即使是费劲了心机 , 电影中仍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穿帮镜头 。 IMDB上就列出了四条前后不一致的穿帮镜头 。 悬疑满满 , 31次剪辑仅为锦上添花
这部电影起源于诺兰的一次被破门而入的经历 , 于是他开始思考:当人们破门而入 , 环顾四周寻找物品时 , 他们在想什么?电影讲述了一个陷阱:一个游手好闲的作家比尔被他人的私生活吸引 , 开始频繁地跟踪别人 。 在打破自己“绝不两次跟踪同一个人”的原则之后 , 他被柯布发现并利用 。 柯布将自己的偷窃行为合理化 , 他似乎能够通过进入别人家中的行为知道他人的身份 , 习惯 , 甚至是性格 。 当然 , 在最后我们知道这一切都不过是骗局 , 然而比尔就这样一步一步 , 不知不觉中陷入一个早已为他设好的陷阱 。
诺兰的处女作《追随》,如何成为他所有作品的源头与母题?
文章图片
这样一个故事在诺兰手下的剪辑剪刀中被拆散分解 , 整部影片在不同的时间之间进行了31次切换 。 他将故事短暂分解 , 再进一步进行重组 。 用诺兰本人的话来说 , 他用一种三维的方式呈现故事 。 然而 , 虽然顺序被打乱 , 观众感受到的情感仍然是顺序的 。
在影片开头比尔与警察的对话中 , 诺兰用手持摄像机展示了稳定的拍摄技巧 。 在这里 , 诺兰刻意隐藏电影的真实意图 , 在之后的片段中逐渐明朗 。 在旁白中 , 比尔对自己的经历进行着讲解 。 这与《非常嫌疑犯》有些相似 , 然而他并不在这个故事中占据主动 。
诺兰的处女作《追随》,如何成为他所有作品的源头与母题?
文章图片
柯布的出场无疑让人感受到他的邪恶和狡诈 。 柯布闯入他人家中体现了他作为小偷的“专业” , 他打翻东西的暴力也给人以冲击 。 通过手持相机的攻击性拍摄 , 在强调了散乱感觉的同时 , 可以看出柯布对比尔的恶意 。
诺兰的处女作《追随》,如何成为他所有作品的源头与母题?
文章图片
诺兰在电影中加入了多个小物件以吸引注意力 。 小物件成为了新的视觉对象 , 在预算低下的情况下奠定了影片的风格 。 电影中诺兰反复提到酒吧那个具有特色的门 , 这座门作为一个提醒观众的象征 , 在电影中反复出现 。 这也证明了时间线的打乱并非是刻意对观众的挑战 , 他甚至用一些明显的视觉标志来降低理解的难度 。
诺兰的处女作《追随》,如何成为他所有作品的源头与母题?
文章图片
在影片的结尾 , 诺兰第一次将多个时间线汇聚到一起 , 便于观众理解剧情 。 此时 , 观众也将意识到柯布对比尔的那些恶意并非毫无来由 。
《追随》的标准收藏版本中附赠了正常时间顺序的电影 , 在这部影片中 , 柯布与比尔先是三次闯入不同的房子 , 比尔一步步接受柯布的暗示 , 甚至改变了自己的外形 , 也为自己最终被捕埋下了伏笔 。
即使在正常的时间顺序中 , 你仍会跟着诺兰的视角感受到一步步陷入陷阱的感觉 。 当比尔逐渐在外形上与柯布同化 , 观众才开始感受到这个悬疑故事的真正意图 。 时间乱序的版本仅为悬疑提供了形式上的增强 。 故事更加立体 , 观众被强迫在时间维度上拼凑电影 。 管中窥豹 , 通过《追随》透视诺兰作品的母题
“你在仔细看吗?(Areyouwatchingclosely?)” , 诺兰在《致命魔术》中这样问 。 这句话也可以适用到他的每一部电影中 。 《追随》将时间打乱 , 以多维的方式呈现了一个黑色故事 。 许多人怀疑 , 这是否只是一种廉价的制造悬疑的手段 。
事实上 , 通过时间调度进行叙事并不少见 , 常见的倒叙插叙即是一种时间上的调度 。 昆汀的知名作品《低俗小说》中的时间调度被奉为经典 , 在库布里克的《闪灵》(电影中出现了其海报)中 , 过去 , 现在 , 将来的时空被混合为一体 。 擅长这一技巧的也包括了大卫林奇 。
诺兰在《追随》中通过跨越整部电影的倒叙与插叙一步步揭露人物的性格 , 并在最后才揭露谜底 。 这种时间调度的技艺在《记忆碎片》中达到了顶峰 。 有时你会想 , 诺兰本身是否有能够感知时间的天赋?比尔与柯布闯入的第二家房门上有蝙蝠侠的贴纸 , 而他恰巧就在之后导演了《蝙蝠侠》三部曲;他也在《星际穿越》中将时间具象化 , 达成过去与现在的交互 。
诺兰的处女作《追随》,如何成为他所有作品的源头与母题?
文章图片
在《追随》中 , 你所能看到不止是诺兰在时间调度上的技巧 , 他的大师架势也显露出来 。 人们经常将他与希区柯克相比较:同为英国人 , 同有对视觉语言的执着 。 希区柯克追求在拍摄电影前就设计好精细的分镜 , 即使没有剪辑权 , 那些仅有的素材也可以拼凑成希区柯克想要的电影 。
诺兰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拍摄的时候就在脑中进行剪辑;设想的镜头不应该被剪掉而是尽量保留;喜欢从摄像机中而非监视器中观察演员 , 他认为这样会影响与演员之间距离的判断 。 在咖啡馆中的对话包含了柯布和比尔两个镜头 , 而诺兰总共也就拍摄了那两个镜头 。
你甚至感到诺兰与希区柯克相似的那一份窥私欲 。 希区柯克在《后窗》中将对他人隐私的兴趣充分展现 。 诺兰也不逊色 , 比尔以跟踪别人的方式强行与别人的生活扯上关系 , 柯布虽是假装闯入 , 但对他人的隐私是一种更直接的揭露 。
这种窥私感在《盗梦空间》是达到了顶峰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扮演的角色也叫柯布 。 在盗梦空间 , 这种登堂入室的盗窃升级到了精神层面 , 以梦境的方式呈现 , 是《追随》的心理终极版本 。
诺兰的处女作《追随》,如何成为他所有作品的源头与母题?
文章图片
整部电影似乎没有主题 , 却埋下了贯穿于诺兰其他作品的一个母题:对身份的挣扎 。 在这部电影中 , 比尔始终无法确定自己是哪个角色 , 直到最后一刻才得到揭晓 。 在《记忆碎片》中 , 主人公干脆不知道自己是谁 。 《失眠症》是一个渴望变好的坏警察;《蝙蝠侠》中蝙蝠侠则想要超越那个恐惧的男孩 , 在正邪之间做出抉择 。 在诺兰的其他的电影也都能找到这一主题 。
诺兰的处女作《追随》,如何成为他所有作品的源头与母题?
文章图片
结语
【诺兰的处女作《追随》,如何成为他所有作品的源头与母题?】在拍摄这部电影时 , 诺兰仅仅28岁 。 他用6000美元拍出的《追随》 , 成为了他之后电影的缩影和坐标 。 有人说 , 他在那时就已经完全成型(fullyformed) 。 对比其他导演的发展轨迹 , 他的成熟期比别人要来的更早 。 虽然预算有限 , 虽然条件艰苦 , 但他已经拍出一部丰富的 , 用70分钟内容能够引发广泛讨论的《追随》 , 以至于他之后的每部作品 , 都成为了他第一部作品的延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