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写作一种写作 十种开头( 三 )


新闻与写作一种写作 十种开头
本文插图

07
场景式
起初是黑沉沉的夜 , 然后晨光微微明亮起来 , 东关清真寺的晨祷就在西宁上空悠长地吟唱起来 。 接着 , 病房东侧太平间门口嘛嘛啪啪地响起鞭炮声 , 呜呜咽咽的哭声 , 好像被刀子插中的嚎陶、哭诉、劝说 , 陆续从窗户里爬进来 。 病房和过道里的人 , 几乎都在睡觉 , 只有老旧的厕所传出滴滴答答的水声 。
——马金瑜《 西北角的医院》 LENS 视觉2012年3月号
high点
对于苦逼的特稿写作者来说 , 场景式开头通常最不讨读者喜欢 , 节奏相对缓漫 , 无故事性可言 。 但对于高手来说 , 一切都不是问题 。 一个“爬”字 , 画面尽出 , 故事也由此徐徐展开 。
08
外貌描写式
有一天 , 王卫站在镜子前面 , 他看到了这么一个人:作为一个男人 , 他算得上年轻 , 满打满算也不过才刚到40岁 。 在同龄人里 , 他算不上有多起眼 。 虽然个子很高 , 总有一米八上下 , 但他的长相和衣着都显得过干朴素 。 他留着简单的平头 , 脸庞瘦削 , 颧骨突出 , 皮肤因为早年间的操劳和后来的户外运动显得黝黑粗糙 。 他的穿着不怎么讲究 , 一件普通的衬衣就能出门 。 他也不怎么说话 , 沉默的时候显得更加严肃 , 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
——雷晓宇《 寻找王卫》 创业家杂志2011年3月
high点
我是个对商业类报道向来没太大兴趣的人 , 此前不知道王卫是谁 。 但这个人物外貌描写式的开头 , 却牢牢抓住了我 , 事后想想 ,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
首先 , 这个开头极具 镜头感与画面感 , 看着文字 , 你可以想象出一个男人照镜子的全过程 。
第二 , 镜子这种道具 , 通常具有强烈的 隐喻效果 。 照出的不仅是皮相 , 还有内心 。
第三 , 从王卫身上 , 我看到了城市里许多30 来岁男人(包括我在内)共同的状态― 因为工作或者其他什么压力而身心疲惫 , 这足以引起内心共鸣 。
许多时候 , 对大众综合性媒体来说 , 商业类报道通常是鸡肋 , 弃之可惜 , 但又不知道从何下口 。 做得专业 , 普通读者常会觉得艰深 , 做得太大众 , 又常被专业人士无视 , 最后常成为经营部门的负责范围和软文园地 。 但《 寻找王卫》 的开头 , 无疑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方式: 即便人的职业、阶层、地位、财富、专业程度、影响力等等会有差异 , 但人性总是共通的 。 把大人物还原成普通人 , 精准地描写他的外貌 , 以及通过外貌流露出的隐藏信息 。 牢牢记住这一点就不用担心抓不住读者的心 。
09
代入式
我是被这样一条消息击中的:“两位重度角膜炎患者重见光明;两位尿毒症患者有了新的肾脏;一位肝硬化患者有了生的希望 , 这些幸运 , 都来自一位因车祸去世的年仅22 岁的湖北武汉大学生 。 他的父母忍痛捐出他的器官 , 他们相信 , 通过这样的方式 , 儿子就还活着 , 一直活着……”
这个故事催促着我启程 。 第二天 , 6 月11日 , 我从北京到达武汉 , 试图找到逝者父母 。 但武汉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听说我的采访要求后却表现得很为难 , 这对夫妇并不想面对媒体 , 己经拒绝了所有采访 , 甚至当获取器官手术进行时有人带着相机混入现场 , 闪光灯一闪 , 都被他们赶了出去 。 最后 , 我辗转从这家人的亲戚那里要到了一个固定电话号码 。
他们生活在距离武汉150 多公里的荆门市京山县 。 我在两场暴雨间短暂的空挡中到达京山 , 晚上8 点 , 拨通了那部电话 。
“没什么可说的 , 我们只是做了一点很平凡的事 , 请你们不要来打扰我们的生活!”父亲张天锐接听了电话 , 他嗓门很大 , 声音听上去有些愤怒 。
我反复地向他说明来意 , 但他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 可当我告诉他 , 我只比他的儿子大3 岁时 , 他沉默了一阵 。 我说:“别把我当成采访人员 , 就当成您儿子的同学吧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