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伪球迷对足球的一点看法
05年荷兰世青赛那支中青队攻击力强大 , 令人赏心悦目 。 成年队传接球要有这种水平 , 世界杯进四强没问题 。 可惜几十年难得一见的天才球队 , 最终避免不了毁在国内恶劣的足球大环境里 。 有好苗子就该送出去 , 送到可信的外国教练那里 , 不需要追求球队的名气和转会费 , 关键是上场锻炼机会 。 可以先到一些欧洲二、三流球队 , 如果经得起考验 , 再去豪门 。 否则迟早毁在国内一些门外汉手里 , 更别说手握用人权的官员、教练腐败 , 假球、黑哨、拜金问题泛滥等非专业因素的影响 。 日韩尚且采用这种办法 , 何况我们 , 足协应该确立规范来消除俱乐部方面的阻力 , 俱乐部也需要有自知之明和大局观 。 如果能培养出一些一流球员 , 不仅可以充当国家队骨干 , 退役后作为种子教练也有底气 。 通过自己对先进战术、训练方法的理解 , 又能带出一批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同样优秀的球员、教练 , 这是否就是提高整体水平的突破口?如能在中国足球崛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这种满足感是金钱无法带来的 。通过“08奥运之星”计划成长起来的中青队在世青赛中表现惊艳 , 证明让优秀小球员出国留学是一种成功的策略 , 为什么不继续?正确的方针应该以规定的形式确定下来 。 对比一下18年亚洲杯国家队和昔日的恒大队 , 主要区别就在于中场、前锋 , 难道中国真找不出优秀的中场?陈涛被评为世青赛最佳中场之一 , 他的不幸也由此开始 。 由于转会费谈不拢 , 其出国梦想屡次断送在唯利是图的俱乐部手里 , 而急功近利、朝秦暮楚的足协对此无动于衷 , 让天才寒心 。 事后有人把责任推给体制 , 试问有哪个国家体制十全十美?不同之处在于是否有人勇敢地站出来力排众议 。 有人指责陈涛心高气傲、不肯妥协 , 我想说天才的傲气和性格应该交由更高级别赛场检验和打磨 。 国足如今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 , 完全是咎由自取 。我对足球的理解仅限于小时候踢着玩和电视 。 当时跟大一点的孩子学 , 就想着一个人过掉对面所有人 , 然后破门得分 , 实际比赛显然不是这样的 。 接球后应该护球、控球(不急于突破) 。 两个人相差不是太悬殊的条件下 , 想轻易突破不容易;但对手也很难轻松断下你的球 , 注意攻守的平衡 。 找机会转移、传威胁球 。 如果对面出现防守不到位等漏洞 , 可以考虑突破 。 从防守角度来说 , 根据防守对象的实力调整防守距离 , 没把握不出脚 , 等等 。 感觉传接球才是足球的精髓 。 类似的基本常识需要教练从小灌输 。感觉外语障碍可能是影响青少年教练执教水平提高和年轻球员自学的最大障碍 。 那文化课就应该有相应的要求 , 年幼的孩子应该以文化课为主 , 训练不必要占用过多时间 。 思维训练能够帮助球员从独立、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今后遇到的问题 , 培养顽强的精神品质和职业道德 , 抵制不良诱惑 , 不能轻视文化课的作用 。 这方面李娜可称为运动员的榜样 。 当然 , 以后借助类似谷歌眼镜和越来越智能化的翻译app , 与外国人直接交流很有可能实现 。 东欧一些国家比如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经济落后 , 他们的球员身体条件一般 , 但有整体技战术水平和脚下球技术出色的传统 , 国内足球培训单位可以考虑从这些国家引进一些青少年教练 , 不过也要注意随之而来的管理问题 。我觉得数据分析可以全面、准确评价球员的表现和价值 。 每个球员的传、接球次数、成功率(到位、半到位、失误) , 非受迫性失误次数(可以不统计成功率较低的攻击性传球) 。 防守球员的跟防到位次数、完全失位次数、抢断数;进攻队员尝试传威胁球的次数和成功率 , 威胁球停球成功率 , 接球后突破成功率 。 由后场发动反击到前场射门形成完整反击链次数 。足球天赋我想主要是指传、停球正确性 , 传球点和时机的选择 , 必要的身体素质(前锋、中卫另有专项要求) 。 足球是一项对准确性、时机要求很高的项目 , 从后场到射门要经过多次传球 , 必须有足够多脚下技术合格的球员才能形成完整的进攻链条 。 否则只要有一次传、接球不到位 , 就有可能掉链子 。 至于身体对抗能力 , 可以通过健身房训练和技巧弥补 , 是比较容易提高的 , 不应该成为选人首要考虑因素 。 一般球员(非前锋、中卫)的选材原则应以技术为主 , 身体素质不能要求过高 。 当然身体条件十分出众的可以放宽技术要求 , 比较均衡的球队应该同时有两种类型的球员 。以往中国队和强队比赛中出现的种种传接球低级失误让人很郁闷 , 你不可能只靠前场断球破门得分呀 , 这种技术差距非常显眼 。 为什么中国女排的成绩长盛不衰 , 而女足、女篮只是昙花一现?传统文化可能会让运动员有一种将合理利用身体优势看成是欺负人的偏见 , 平时训练有意无意回避身体对抗 。 教练更多的是限制球员利用身体优势 , 而不是鼓励其他球员动脑筋研究如何克制对手的身材优势 , 这种脱离实战要求的习惯使球员们在比赛中遇到激烈动作容易情绪失控或者犯怵 。 对抗能力只有在激烈对抗过程中才能提高 , 顽强的作风和稳定的心态也一样 。 再加上过去健身观念不普及的原因 , 导致我们选人方面片面强调身体 , 而对脚下技术方面巨大的漏洞视而不见 , 顾此失彼 , 捡芝麻丢西瓜 。 何况即便身材有优势 , 平时不用、不会用 , 比赛中也体现不出来;不顾效果、生理规律的无脑折返跑、冲刺 , 体能再好也是白搭 。 对自身条件的客观认识、足球智商有时比身体、技术条件本身更重要 。 很长一段时间包括解说在内的很多人都在片面吹捧德国队的逼抢能力和意志力(有点像二战日本的精神致胜论) , 模仿2006年以前德国队那种逆世界潮流而动的扭曲打法 , 单纯依靠门前争头球而忽视脚下技术 , 进攻过程中一味的追求简单只能欲速则不达 。 看看今年亚洲杯中的越南队和05年世青赛的中青队 , 这才是足球运动员应有的样子 。 优秀的低龄青少年球员要有这种灵性和进攻天赋 , 至于防守意识和能力 , 可以稍大一点再提高 。 青年队员普遍重攻轻守 , 人的天性使然 。在基本功和脚下技术到位的情况下 , 可以灵活选择战术、阵型 。 比如 , 我方比分领先或者对面防守很强 , 可以阵型后缩采用防反战术 , 诱使对面漏出破绽 。 局面看似被动 , 只要防守到位 , 其实是清晰可控的 , 进攻方并没有占据主动 。中国足球差在什么地方?脚下技术差 , 传接球成功率低 , 丢球容易断球难 , 射门机会少进球难 。 技术为什么差?心理太怂怕承担责任 , 太想赢怕输 , 后卫从小遇到逼抢就是一个大脚 , 回避真正的技术、身体较量 , 成年队的比赛再这样那就会变成名副其实的‘踢皮球’ , 或者说回避问题和责任 , 把困难和恐慌情绪传给队友 。 足球说到底是一场game , 输赢有时非人力能掌控 , 一般来说你能做的就是按部就班 , 稳扎稳打传给身边的队友 , 然后看看会发生些什么 。欧美球员比亚洲球员强壮很正常 , 你不顾一切、舍本逐末也要弥补这个短处 , 值吗?80年代的中国队在亚洲号称无冕之王 , 那批老前辈才是真正踢球的 。 只是因为年轻不稳定 , 没抓住世界杯出线的机会 。 要不是90年代以后迷信身体走火入魔 , 中国早就是亚洲霸主了 。 看看现在越南队的崛起 , 还不明白吗?说到底 , 足球是个技术活 。 选材总体上应该以技术天赋、灵性为主 , 只有通过改变国民饮食结构 , 提高牛肉、奶制品等动物蛋白含量 , 改善国民整体的体格、体质 , 球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 最终达到优选出身材、技术都相对出色、有潜力的球员之目的。最后讲一个与身材、技术无关 , 但对于球队又很关键的前提条件-团队合作精神 。中国男子集体项目为什么比女队表现差得多?为什么男子个人项目比集体项目强?为什么里皮说有的球员在俱乐部和国家队判若两人?显然问题出在团队精神方面 。 外国球员比较直率诚实 , 不相信你的能力就直接表现出来 , 如果你能证明自己对于队伍的价值 , 队友们一般会乐意和你成为好朋友;中国男球员表面一团和气 , 实际上互相缺少尊重和信任 , 这样比赛中遇到考验的时候 , 问题就表现出来了 。 传统儒家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男人傲慢固执 , 无法客观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能力 , “文人相轻”证明了这一点(女人倒没有这种傲慢 , 评价自己、别人较准确) 。 很多男运动员追求的往往首先是周围人崇拜、赞美自己 , 而忘了队伍的首要目标-获胜 。 团结(团队精神)不是亲密无间 , 大家性格习惯不同 , 难免有些分歧;但为了队伍的胜利 , 应该互相了解、信任、包容、弥补 。
推荐阅读
- 东南早报|啥情况?男子酒驾被拦下,当场打了一个电话!交警看呆……
- 美国老百姓暴乱的原因。
-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需要感谢一个国家
- 牡丹传媒地方号|菏泽中华路,货车后车厢,一个孩子站立左右摇晃(视频)
- 把诉讼权说成巨婴,本质恰恰风险向下转嫁
- 一个“绝不心软”的棒球手和42个贫苦少年的故事
- 因时而变
- 如果一个地方被病毒笼罩了很多年会怎样?
- 劳丽诗的独立思考,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有多难
- 代孕妈妈:“你必须是一个非常冷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