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海军的栋梁战舰 苏式暴力美学 深度解析: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苏联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 一改斯大林指定的“大舰队”远洋海军计划 , 他迷信“导弹万能论” , 认为在核武器时代的战争 , 胜利是由双方核力量的当量对比决定的 。 根据这一思想 , 他认为海军大型水面舰艇是导弹的活靶子 , 是海上的“浮动棺材” , 海军应该重点发展潜艇 , 因此所有在建的大型水面舰艇以及在役的大型水面舰艇都面临者退役或者被拆解的命运 。 然而1962年 , 古巴爆发了导弹危机 , 苏联海军痛定思痛 , 为此戈尔什科夫提出建立“均衡海军”的思想 , 即在大力发展潜艇的同时也相应发展水面舰艇 。
文章图片
赫鲁晓夫
文章图片
戈尔什科夫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 苏联的国立达到了顶峰 。 国力的上升也给了苏联海军日后发展奠定了夯实的经济工业基础 。 从此 , 苏联海军终于摆脱了之前以核潜艇为核心的海军建设规划 , 开始向美国海军看齐 , 既要建设庞大的水下潜艇部队 , 也要建设一支以大型舰载机巡洋舰(苏联对航母的叫法)为核心的战斗群 , 且要求大型舰艇在被孤立于编队的情况下能够独立作战并拥有摧毁美国航母的作战能力 , 在这样背景下 , 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舰——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1144型巡洋舰)诞生了 。 它是世界上建造最大的巡洋舰 ,, 舰满载排水量超过2.5万吨 , 仅次于航空母舰 , 舰上装载超过400枚导弹 , 因此有“武库舰”的称号 , 是世界上唯一排水量超过两万吨及使用核动力的现役巡洋舰 。 因其强大的火力以及巨大的吨位 , 又被西方军事家划分为战列巡洋舰 。
文章图片
勃列日涅夫
由于建设周期长 , 且经历了前苏联解体 , 在前苏联/俄罗斯海军内部的研制计划中被细划分为1144.1工程和1144.2工程 , 且两个工程一些细节不同 , 今天就介绍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4号舰——“彼得大帝”号舷号:099(苏联时期计划命名为“尤里·安德罗波夫”号 , 1992年俄罗斯海军重新命名为“彼得大帝”号 , 1995年更改舷号:183 , 1998年更改为099) 。
文章图片
“彼得大帝”号导弹巡洋舰(099)
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在设计的时候主要用来实施远洋反舰、反潜和防空作战 , 作战时执行攻击敌方战斗舰艇和破坏敌方交通的任务 , 因此它的防空火力空前强大 , 它是第一艘采用的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的舰艇 , 该级舰装备各型防空、反舰、反潜等导弹近500枚 , 是美国载弹量最大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的四倍 , 在一艘战舰上装备种类如此为多、数量如此庞大的防空武器 , 全世界舰艇家族中独此一家 。 因此又有武库舰的美称 。
文章图片
“彼得大帝”号导弹巡洋舰(099)
彼得大帝号的主炮配置在舰尾机库上方部分 , 配备一门AK-130DP多用途双管130毫米舰炮 , 备弹840发 , 射程22千米 , 最射速35发/分钟 , 可用于支援防空射击和对陆攻击 。 火炮系统主要由一台火控计算机为基础连同一部多波段雷达、一套电视和光学目标瞄准器;另外 , 舰炮上安装一套Kondensor光学瞄准器单元 。 舰炮连接到雷达控制系统在遥控操作界面能完全自动化 , 可使用瞄准器单元人工操作 。
文章图片
AK-130DP多用途双管130毫米舰炮
舰艏装备了1座10管RBU12000火箭深弹发射器 , 射程12000米 , 主要用于自卫 , 对付本舰前方较远距离的潜艇和舰体两侧的来袭鱼雷 。
文章图片
RBU12000火箭深弹发射器
火箭发射器后方设有2座“长手套/剑”SA-N-9近程防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 , 每组8个发射舱 , 每舱备弹8枚 , 总计备弹128枚 。 导弹射程45千米 , 飞行速度2马赫 , 战斗部重15千克 , 采用指令制导和主动雷达制导 , 采用六联装垂直发射装置和“十字剑”火控系统 。 可同时发射12枚导弹 , 迎击12个空中来袭目标 。 再往后的甲板下面共有12个舰载“雷声”SA-N-6中远程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 , 每箱备弹8枚 , 总计96枚 。 SA-N-6防空导弹是陆基S-300F防空导弹舰载型 , 是世界上第一种舰载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 , 基本型采用的导弹为5V55/48N6 , 单级固体燃料火箭推力 , 射程90千米 , 最大高度25000米 , 最大速度约4-5马赫 , 采用冷发射技术 。
文章图片
蓝色方框为SA-N-9近程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 , 红色方框为SA-N-6中远程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 , 绿色框为P-700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垂直发射系统 。
再往后是20枚垂直发射的P-700“花岗岩”远程超音度速反舰导弹 , 导弹的最大射程500公里知 。 20个导弹发射单元可多道枚齐射 , 对敌舰实施“饱和”攻击 。 该导弹呈60°仰角安装在甲板下 , 没有采用美国的箱式发射筒 , 而是采用了圆环形排列导弹的方式 。 圆环形的一圈导弹在甲板上仅有供一枚导弹发射的开口 , 一枚导弹发射出去 , 机构带动圆环旋转 , 将下一枚导弹转动至发射位置 。 西方起绰号为“左轮枪”
文章图片
甲板下的发射系统
近防武器使用6座CADS-N-1近防系统 , 其中2座在前甲板 , 4座在后甲板 , 每个系统包括8枚SA-N-11导弹和1座双联30毫米炮 , 1部中心火控雷达和光学测距仪组成 。 导弹射程8千米 , 火炮射程2千米 , 每分射速4500发 。 该系统能够对抗多种精确制导武器 , 包括反舰、反雷达导弹、航空炸弹、飞机、小型舰艇 。
文章图片
CADS-N-1近防系统
航电系统一座MR-800顶板三座标雷达用于对空搜索 , 工作于D/F波段 。 顶对三座标雷达一部 , 用于对空搜索 , C/D波段 , 对大型飞机的探测距离为366千米 , 对2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为183千米 。 MR-750顶板三坐标雷达1部 , D/E波段 , 用于对空/对海警戒 。 MR-212/201Vaygach-U“棕榈叶”雷达三部 , I波段 , 用于导航 。 “十字剑”SA-N-9舰空导弹火控雷达1部 , K波段 , 用于SA-N-9 。 “顶罩”舰空导弹火控雷达2部 , 用于SA-N-6 。 “墓碑”SA-N-6火控雷达1部 , J波段 。 “突现群”/''汽枪群''舰空导弹火控雷达2部 , F/H/I波段 , 用于SA-N-4 。 MR-184Lev-218“鸢鸣”主炮炮瞄雷达1部 , H/I/K波段 , 用于130毫米舰炮 。 MR-123Vympel“热闪光”CADS-N-1弹炮合一系统火控雷达6部 , I/J波段 。 客观来说 , 该舰的船电系统十分完备 , 但是性能落后 , 布置得较为复杂 , 操作起来也很麻烦 , 自动化水平较低 。 现在很多新型战舰都安装了有源相控阵雷达 , 所以在这方面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很显然落后了 。
文章图片
红圈处为MR-800顶板三座标雷达
文章图片
红圈处“墓碑”SA-N-6火控雷达
文章图片
黑圈处为MR-750顶板三坐标雷达绿圈处为“顶罩”舰空导弹火控雷达
后甲板2座6管RBU1000火箭深弹发射器 , 主要用于自卫 , 对付本舰前方较远距离的潜艇和舰体两侧的来袭鱼雷 。
文章图片
RBU1000火箭深弹发射器
彼得大帝号能容纳三架卡-27PL“螺旋”或卡-25“激素”舰载直升飞机 , 机库在舰尾甲板下 , 备有一座升降机 。 该机库顶面和两扇库门可由水压装置带动的绞盘来开启 , 因此实际上是一个半埋式机库 , 能容纳并维修一架直升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彼得大帝号机库特写
文章图片
卡-27PL“螺旋”
文章图片
卡-25“激素”
动力装置由2座KN-3压水反应堆跟2台GT3A-688型蒸汽轮机以及2台KVG-2型燃油锅炉 , 核动力装置和蒸汽动力装置平行运作 , 4轴推进 , 最大航速30节 。 由于采用了核动力装置 , 理论上''彼得大帝''号具有几乎无限续航力 , 可在无海外基地补给的情况下 , 执行远洋巡逻和作战任务 。
文章图片
“彼得大帝”号导弹巡洋舰(099)
时至今日 , 四艘基洛夫级中 , 只有最年轻的彼得大帝号还在为昔日红色帝国的海疆站着最后一班岗 。 它伟岸、庞大的身躯 , 无声地向世人述说着红海军曾经的辉煌 。
文章图片
“彼得大帝”号导弹巡洋舰(099)
【俄罗斯海军的栋梁战舰 苏式暴力美学 深度解析: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命运 , 也许也会和许多那个疯狂年代诞生出来的红色巨兽一样 , 只得静静地沉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 化为昔日帝国的一抹余晖 。
推荐阅读
- 通达信精选指标:价位时空主图,画线战法是技术派的核心内功
- 疫情冲击经济,第一个“破产”的国家出现!今年5次调查自华产品
- 美国用“核试验”来恫吓中国“核裁军”,那是赤裸裸的核讹诈
- 寂然单排134连胜,队友却全程挂机,赛后寂然发现挂机队友的一个秘密
- RNG新上单暴露了?绿毛小明聊天记录曝光:记得照顾好我们的兄弟
- 下周开始,缘分跟桃花邂逅相遇,迎来幸福爱情的四生肖,恭喜脱单
- 情商高、会说话,相处起来很舒服的星座,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 笑起来超迷人,却不喜欢笑的星座,摩羯上榜
- 十二星座里,翻脸比翻书快,特别爱作的4个星座
- 天海解散后欠薪袭来 流氓协议要把忠心的球员捆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