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落寒影“左右近侍,一言稍违”,漫谈明代政府对农民起义的态度及其方法( 三 )
山西巡抚耿在涿鹿哗变 , 大掠夺良乡......西方军队的溃败的逃走 , 劫掠山东......延绥巡抚杨鹤、甘肃巡抚梅的双方都因军饷而喧哗 。 正规军兵变影响力可是不同的 , 溃卒纷纷加入起义军 。 起义军势力逐渐壮大 , 成份也逐渐复杂 。 叛变士兵、逃卒、驿卒、灾民、难民、响马应有尽有 , 有的互成掎角之势 , 锋锐不可当 , 饥民伴随着掠夺食物 , 被杀的杀不尽 。
本文插图
古代赈灾《明季北略》记载:秦川则土贼、边贼、回 贼、矿贼四种 , 或互相犄角 , 锋甚锐 , 余则饥民 , 随而掠食 , 诛之不可胜诛 。
这些边兵或叛兵出身的首领 , 与崇祯元年以饥民为主的首领大不相同 。 他们行伍出身 , 有较为丰富的战斗经验 。 此时起义军已经初具规模 , 先是饥民因无法生存而倡乱劫盗 , 只为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官府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 使得因缺饷而哗乱的边兵、驿卒、叛兵等与饥民互相煽动 , 致使起义势力逐渐壮大 。 各地开始不断上报秦中盗贼横行 。
在起义之初 , 地方政府还是不断地推脱踢皮球 , 并没有引起重视 , 所以导致本来饥民为主的起义军逐渐变成了边兵作为主导 , 开始四处征战 , 人数众多 , 明政府根本无法全部剿灭 , 于是开始采用安抚政策 。 主剿抑或主抚 , 对明政府最高统治者来说都无关紧要 , 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快速平叛 , 结束内乱之局 。
本文插图
盗贼横行
崇祯帝以安抚主要政策 , 因为百姓走投无路被迫当强盗 , 虽然被剿散 , 受儒家思想反社稷都是大罪 , 内心还是想要朝廷重视自己 。 所以崇祯帝还需要留意安抚这些贫苦百姓 , 察吏安民 , 而达到最终的天下太平 。 崇祯帝认为饥民相从 , 就是是因为地方官失于安抚 , 指出流寇四起的根源是因为地方官安抚工作不够彻底 。 军队流寇因军饷不够 , 所以很难回归朝廷 , 导致又聚集起来 。 所以崇祯认为安抚政策是十分正确的所以一直以安抚政策为主要政策 , 剿匪为次要 。 结语
农民起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明政府的腐败 , 财政入不付出 , 而政治下行军备废弛都是起义的原因 。 明政府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 地方官员也多放任不管 , 或是惧怕政府责备而互相推诿 。 从而致使起义逐渐具备一定规模 。 在此之后 , 崇祯帝张以抚为主 , 并在早期得到了明政府的支持 。 但其修兵养民的招抚政策由于降后安置财政亏空以及与崇祯帝急于求成的心理相矛盾从而在后期失去支持而失败 。
本文插图
招安
明政府对于平息起义军的政策几经改变 , 由最初未引起足够重视 , 对不同时期起义军形势判断基础上 产生 , 每位主事官员的任用都是在符合崇祯帝现阶段对于农民起义军的态度所产生的结果 。 他们不过是作为明政府最高统治者的代理人 , 在满足其最根本的政治诉求前提上才能施展自身本领 。
但不论是以剿为主 , 还是以抚为主 , 仍旧达不到崇祯帝所期望的 。 之所以无法彻底平息起义势力 ,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明政府在农民起义爆发后所作出的一系列自救式的应对措施 , 并不能对明末社会进行有效的调控 。 未能实行强有力的干预机制实行生产资料的合理分配 , 因此才会出现抚而复叛 , 剿而不尽的局面 , 最终导致明王朝的这场自救运动归于失败 。
参考文献:
《皇明经世文编》
《明季北略》
【疏落寒影“左右近侍,一言稍违”,漫谈明代政府对农民起义的态度及其方法】《明季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