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落寒影“左右近侍,一言稍违”,漫谈明代政府对农民起义的态度及其方法
农民起义是古代封建社会中经常发生的事情 , 但本质都是社会矛盾尖锐导致的 , 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朝廷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 , 走投无路进行起义 。 官府横征暴敛 , 例如修长城、服徭役 。 经济垄断:盐田专卖 , 海禁 , 但凡经济利益高的的项目都有国家垄断 。
更为甚者是天灾人祸导致田中颗粒无收 , 百姓成为流民 , 而官府却吏治腐败导致官逼民反 , 最为著名的就是我们日常读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 这是一个典型的农民起义最后归顺朝廷的实践 , 这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反抗运动 。 而总的来看历代王朝 , 各个朝代的末期总会发生农民起义 , 这些起义大多是农民领袖最后成为帝王的故事 。
本文插图
水浒传108将节选
官府对于这些农民起义还是十分担心的 , 他们怎么起家 , 这些农民起义军就如何夺家 。 官府作为皇权的代表自然不允许这种情况存在这是阶级的对立问题 ,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对立 , 而产生的根源往往是在土地兼并上 , 这是无法克服的这也是封建王朝必然发展的 。 宋代对于农民起义采取的办法自然很多 , 一方面面对顽固派的对立是坚决的镇压 , 另一方面则是采取招兵 , 从灾民中选取劳动力进行充军 , 但这也正是宋代冗军的不堪 , 八十万禁军不堪一击 。
农民一旦起义似乎就是与朝廷抗争到底没有出路 , 但农民起义的领袖可以投降被招安成为自家人 , 而对于最为底下的领袖和起义军没有声望一旦起义只有抗争 , 所以在底层的起义军一方面要对抗朝廷一方面要防止领袖的叛变 , 就算自身起义成功也很有可能被消灭 。 但不意味着这帮人起义毫无意义 , 因为他们是起义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的代表 , 如果成功则会成为地主阶级从而缓和两个阶级的矛盾 , 进行修养政策 。
看似就是每个新朝的开始 , 休养生息 , 鼓励农耕百年之后又是个剥削的轮回 , 起义再次发生 , 所以阶级永存 , 战争永远继续 。 每当起义军成为规模后 , 在朝廷上就会被正视 , 将派遣大臣作为镇压起义军的领导 , 而在对于起义军的围剿过程中往往会拥有不同的办法 , 招安或者完全消灭 。
本文插图
明末起义军一、 明代农民起义的缘由
每当一个王朝到了末期矛盾就会异常尖锐 , 明朝政治在末期走上了衰败 , 最为明显的就是宦官专政、佞臣当道 , 又因为赋税问题导致出现了的荆襄流民起义 , 杨虎、刘宠领导的河北农民起义 , 叶宗留、邓茂七 等等领导的浙闽农民起义 。 张居正进行改革 , 以考成法为核心 , 整顿吏治 , 试图通过整顿明统治集团内部从而缓和社会矛盾、稳定明朝统治 。 其清丈土地、行条鞭之法、整顿学校 等措施全面推行,使得明王朝暂时转危为安 , 国力有所加强 。
而明神宗政治败坏常常不理朝政 , 导致这场自救运动逐渐腐化没落 。 冯从吾疏中说道:“皇上疲倦在幽深的娱乐区吃饭睡觉整天 , 不然为什么朝政败坏到如此地步啊 。 虽然皇上最近颁布敕谕 , 对圣体欠安 , 或许可以再借静代理的名称 , 以少掩盖了安然的不是 。 但不知道皇上静摄已经不是一天两天 。 ”这样政绩考核根本放置不顾导致了明官员贪赃枉法 , 政治腐败 , 官位缺空严重 。 《皇明经世文编》记载:郊庙不亲、朝讲不御、奏章多留中不发 。 且“每晚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必怒 。 酒酣之后,左右近侍,一言稍违,即毙杖下 。 ”
本文插图
魏公祠庙
正是因为神宗的怠政引起了朝廷中各个官员的不满 , 此时怠政的后果已然显现 , 国家机构的停职状态十分严重 , 而又因为怠政导致很多官员没有了办公的积极性 , 参政议政对于神宗来说已然没有了兴趣 , 这就使官场产生了慵懒之风 , 以形成党派之争 。 而到了熹宗朱由校继位后 , 以木活为好 , 不理朝政 , 此时大权旁落 , 魏忠贤上场揽权操纵外臣升迁 , 控 制锦衣卫 , 掌控明朝大权 。 诸官称其九千岁 , 并纷纷在各地为其建立生祠 , 甚至配享孔庙 , 自此明朝宦官专权达到顶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