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清代十二朝TB令妃以后的20年,乾隆为何不另选后宫之主?并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二 )



正说清代十二朝TB令妃以后的20年,乾隆为何不另选后宫之主?并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本文插图

令妃剧照
令妃薨逝以后 , 乾隆皇帝心中再无挂念 , 唯一存在的就只有对富察皇后的追忆 , 后宫之主也就只能一直虚悬 。
出于掩盖储君身份的积极考虑
乾隆三十八年 , 乾隆皇帝将令妃所出皇十五子永琰的名字秘密写入传位诏书 , 为了达到“秘密立储”的实际意义 , 避免出现手足相残的夺嫡之争 , 他费尽心思掩盖永琰的皇储身份 。 令妃魏佳氏在生前违背册立为后 , 出于此目的;让永琰迎娶包衣出身、几无外戚势力可言的喜塔腊氏为嫡福晋 , 也是出于此目的 。

正说清代十二朝TB令妃以后的20年,乾隆为何不另选后宫之主?并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本文插图

不可否认 , 乾隆皇帝对于永琰皇储身份的掩盖 , 有效消除了皇子之间的夺嫡之争 , 对于稳固皇权、维护朝野局势有着莫大的积极意义 。
令妃之后 , 乾隆皇帝如果选择一位没有生育皇子的妃嫔为后宫之主 , 既不能服众也无法与至高无上的乾隆皇帝“相匹而膺尊号”;如果选择一位皇子生母 , 势必又会引起前朝朝臣对储君人选的妄自揣度 , 从而引起结党之害、夺嫡之争 。 也就是说 , 不管怎么选择中宫之主都不是乾隆皇帝想要看到的局面 。 与其如此 , 还不如不选!

正说清代十二朝TB令妃以后的20年,乾隆为何不另选后宫之主?并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本文插图

“帝后矛盾”带给乾隆皇帝的负面影响
乾隆三十年“帝后矛盾”的真相到底如何 , 一直被朝臣乃至民间广为猜测 , 以致流传出诸多传言 。 但不管如何 , 乾隆皇帝给出的“皇后性忽改常 , 于皇太后前 , 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 , 则举动尤乖正理 , 迹类疯迷 , 乃至自行翦发”的解释都无法令人信服 。
自继皇后崩逝的乾隆三十一年到乾隆四十三年 , 乾隆皇帝无奈亲自对“帝后矛盾”做出正面回应 , 乾隆皇帝对继皇后的一系列无情表现和不公平待遇让其饱受御史言官和民间舆论诟病 。 虽然乾隆皇帝屡次用“革职锁拿 , 发往伊犁”的严惩来压制这种负面舆论 , 但收效甚微 , 甚至全无作用 。
正说清代十二朝TB令妃以后的20年,乾隆为何不另选后宫之主?并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本文插图

面对如此舆论环境 , 乾隆皇帝即使有再度选择中宫之主的想法 , 也断然会吸取继皇后的历史教训 , 毅然放弃这一想法 。 于是 , 便有了乾隆皇帝于乾隆四十三年的毅然决定:
?自此不复继立皇后 。 朕心事光明正大如此 , 洵可上对天祖、下对臣民、天下后世 。
?参考文献:《清实录·高宗实录》、《清史稿·列传一·后妃》、《啸亭杂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