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妈阅读纪录片《镜子》让你感受到孩子这面镜子带给你的震撼和反思


近来 , 看了一部央视的纪录片《镜子》 , 这部纪录片一共三集 , 每集三十分钟 。
但是 , 一共90分钟的纪录片 , 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却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 , 才最终完成 。
纪录片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少年的父母 , 将孩子送到一个训练营 , 帮助他们解决孩子的问题 。
观众却发现 , 其实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 , 父母去上了家长课堂 , 通过学习 , 开始觉醒 , 慢慢改善了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

果妈阅读纪录片《镜子》让你感受到孩子这面镜子带给你的震撼和反思
本文插图

一、孩子就是家庭的一面镜子
孩子就是家庭的一面镜子 , 这是一次爱的启蒙旅程 , 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
纪录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 , 是一个叫做泽清的孩子 。
他在结营仪式上讲述了这样一段话:我是一面镜子 , 我的面孔 , 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我的父母 , 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 , 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 我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 , 我将用我的行动把家人从梦中唤醒 。
这也就是这部纪录片为什么叫做《镜子》的含义 。
泽清 , 14岁 ,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 辍学两个月 , 妈妈是医护工作者 , 爸爸是事业单位职工 , 泽清的外公外婆都是湖北大学退休的教授 。
就是这么一个高知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 , 居然也能是妈妈口中所说:"孩子经常说我贱 , 有时 , 他会拽着我的头发拼命打我、抓我 , 甚至拿凳子砸我 。 "
但是 , 当你看到这个孩子的时候 , 你很难想象他是妈妈口中的那个孩子 , 因为他很平静 , 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有激烈的负面情绪释放 。
相比于其他孩子要用武力制服去上训练营 , 泽清是自己很愿意参加的 , 当老师问他为什么?他想了很半天才说了三个字:存在感 。
在训练营 , 老师对泽清的采访中 , 你会了解泽清变成打妈妈的孩子的真正原因 。
泽清说:"妈妈有一些创造家暴的行为 , 讲到最后 , 她一定都说自己是对的 。 我爸跟她有解决不了的时候 , 一般都会用暴力 , 一般都会动手 。 "

果妈阅读纪录片《镜子》让你感受到孩子这面镜子带给你的震撼和反思
本文插图

看到这里 ,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泽清会变成这样 , 原来他就是在效仿爸爸对待妈妈的方式 , 一方面他内心很讨厌这样 , 另一方面 , 他却也认可了爸爸的处理方式 。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 不管家长的学历高低 , 孩子出现的问题 , 都像一面镜子一样在家长面前呈现 , 但是 , 可悲的是 , 家长并没有看到这面"镜子"的存在 。
想一想 , 我们平时说的话、做的事 , 是不是会在孩子身上看到?我们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 我们自己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 因为孩子就是我们的"镜子" 。
二、父母的不信任与不理解对孩子的影响
纪录片中的另一个孩子——家明 , 父亲是私企的管理人员 , 母亲是国企职工 。
然而 , 16岁的家明在家辍学1个月 , 想要当流浪歌手、背包客 , 爸爸很着急 , 他觉得急于要解决的事情就是要让孩子去上学 , 他认为只有上学才是唯一的出路 。
家明说:"他们从来没有给我机会让我去干嘛 , 他们说话就像逗小孩一样 , 我只想告诉他们我可以 , 所以我才想出去 。 "

果妈阅读纪录片《镜子》让你感受到孩子这面镜子带给你的震撼和反思
本文插图

在父母课堂上 , 家明的父亲一直都是纠结于孩子不上学的问题不放 , 老师直接告诉他 , 这全都是因为你 , 是你让家明这样的 。
因为父母的极度不信任 , 他们担心孩子会受伤 , 所以不同意家明出去 , 更别说什么"背包客" , 而答应他会请假带他出去的承诺也没有实现 。
正是这一次次的失信于孩子 , 又一次次的不对孩子放手 , 才"逼"的家明非要出去不可 , 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向父母证明自己是可以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