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装飞行女大学生确认身亡 你们凭啥说她"不负责任"?

解放日报原始标题:翼装飞行女大学生确认身亡 , 你们凭啥说她“不负责任”?翼装飞行女大学生确认身亡 你们凭啥说她"不负责任"?
5月18日 , 天门山翼装飞行女大学生安安确认身亡 , 6天的搜寻最终没能带来奇迹 。 连日来 , 这一消息被持续关注 。 噩耗传来 , 再次引发热议 , 甚至是非议 。有网友认为极限运动是有钱人的消遣娱乐 , 追求刺激就是“作死”;很多人批评安安不负责任 , 只顾自己追求刺激 , 完全不顾及父母的感受……但事实呢?翼装飞行是一项极限运动 , 飞行时 , 运动员要从山谷、高楼、大桥、飞机等高处跳下 , 借助身上穿戴的翼膜结构的翼装滑翔 , 通过肢体动作来掌控方向 , 进行无动力的空中飞行 , 最高时速可达289公里 。 这种高速飞行的刺激从诞生之日起 , 就吸引了很多挑战者 , 但因为风险极高 , 容错率极低 , 也具有极大的危险性 , 这项运动的创始人就在1998年的一次跳伞中身亡 。极限运动看似光鲜 , 可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恐惧 , 不仅要很热爱 , 还得悟性高、能吃苦 , 极限运动员在背后往往得付出长年累月的孤独训练 , 需要在循序渐进中突破极限 。 安安是“不负责任”吗?并不 。 根据已经公开的信息 , 这个女孩很专业也很刻苦 。 虽然有恐高症 , 但她已经进行过五百多次单独跳伞 , 其中三百多次的翼装飞行 , 明白极限运动的风险 , 知道会面临死亡 , 也取得了天门山的飞行许可——这是她的选择 。 至于其家境优渥 , 更是个人私事 , 外人本就无从置喙 。就像喜欢登山的人是为了找到一种超脱而平静的感觉 , 极限运动员完成一个高难度项目之后 , 通常也会获得巨大的心理成就感 , 这种感觉更为持久而强烈 , 安安享受克服恐惧与重力做游 。 她曾说:“仰望星空的人 , 不应该被嘲笑 。 极限运动给我面对死亡和伤痛更加平和的勇气 , 也让我不断对自己对生活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 ”她还签了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书 , 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 。显然 , 以功利性的世俗眼光去评判极限玩家成不成功 , 不仅傲慢 , 还相当无知 。极限运动因其特殊性 , 不适合广泛提倡 , 但其背后也拥有一定的激励力量 。 当然 , 也有不少网友对安安的行为表示“敬佩” , 认为她过得很精彩 , 为自己最热爱的事业失去生命是“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 但这话又要两面看 。 家人意外离去 , 对一个家庭而言 , 是最深重的悲痛 。 没人知道偏航的时候她在想什么 , 有没有后悔没准备好GPS等联络工具 , 一个活得这么丰富的姑娘 , 豆瓣还关注着“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交流小组” , 肯定还有很多未竟的事——替她判定“死而无憾” , 未免又过于轻飘飘 。客观来说 , 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不同 , 大家都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 平平淡淡儿孙满堂固然是世所认同的幸福 , 但是勇于突破自我、敢于挑战极限的人生 , 又何尝不值得我们致敬呢?尤其是当一个年轻的生命已经离去时 , 将其作为舆论场上的谈资随意品评 , 甚至不由分说地“扣帽子” , 更不应该 。三分钟注意力的当下 , 这件事或许很快就会被网友们遗忘 , 但对当事人的家庭 , 却是刻骨铭心的 。 不说逝者为大 , 即便为安安的家人着想 , 网友们也不妨克制一下自己的评判欲 。 对待其他的生命也是一样 。 无论何时 , 发表议论前都别忘了对生命保持起码的敬意 , 最好能用更加理性的视角、更加平和的态度去面对那些素昧平生的个体 。 别人有别人的活法 , 个人私域内的事 , 在法律允许范围内 , 又不与社会公序良俗全然相悖 , 你就算不赞同 , 又何必说三道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