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颗:宋代的“吃货”们,如何促使荔枝种植的发展?( 二 )

1、寒冷期出 , 存活率低
对于农作物而言 , 自然气候是影响它们能否在这一区域存活的重要因素 , 而这也成为了荔枝种植区域向东南方向迁移的主要原因 , 《荔枝谱》当中记载:荔枝极不耐寒 , 对于温度的要求也很是严苛 , 十度一下就会停止生长 , 二十度以下活率极低 。根据史学家研究表明 , 宋朝时期我国区恰好处于“中世纪温暖区 , ”内陆地区的温度骤降 , 大不如唐朝时期 , 北方一带还出现了寒冷期 , 这也让生产地偏向北方的四川荔枝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
面临这场考验也只有几处地区勉强存活了下来 , 向上文所述的眉山一带 , 就因为地理位置较北 , 等到南宋时期基本上就看不到荔枝的存在了 。相对于四川荔枝 , 福建荔枝在地理位置上面的优势就比较大了 ,
因为它的种植区域位于较南面 , 再加上其沿海的亚热带气候 , 让它虽然略受当时宋朝天气的影响 , 但却没有遭到持续性的破坏 , 很多植株在经历霜冻之后迅速恢复 , 当地的产量也没有受到影响 。在这样“优胜略汰”的自然规律下 , 宋朝时期荔枝的种植区域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日啖荔枝三百颗:宋代的“吃货”们,如何促使荔枝种植的发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港口发展 , 热情高涨
虽然唐朝时期国内的商品贸易已经有了崛起的趋势 , 但对比宋朝时期而言还是有着明显差距的 。宋朝时期国内的商品经济逐渐南移 , 政府也不再局限于国内的经济发展 , 而是把眼光放在了海外市场 , 就此福建一带的沿海港口城市也是倍受政府的关注 。不少当地商户自制船具出海进行贸易往来 , 这样一来通过海路也成为了物品流通的主要方式 , 同时这种运输方式也可以很好的缩短荔枝的运送时间 , 避免了在运送途中荔枝变质的问题 , 而且通过港口福建荔枝还被销往世界各地 , 在东南亚的一些地区备受好评 。
荔枝的销量不断增加 , 商人获利的同时 , 生产荔枝的农户也得到了不错的报酬 , 供不应求的现象也在不断的激励农户们的种植热情 , 当时就有很多种植其他农作物的农户分分改行参与到荔枝的种植行业当中 , 有些当地的农业大户甚至出现了“至于万株”的现象 。可以说沿海贸易的兴起再加上销售途径的不断扩张 , 都让福建荔枝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 , 成为国内荔枝的主产地 。
「」日啖荔枝三百颗:宋代的“吃货”们,如何促使荔枝种植的发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宋代文人地位的提高 , 以及文人们对荔枝的喜爱 , 逐渐形成一种荔枝文化 , 促使荔枝影响力增加 , 逐渐商品化
1、渐平民化 , 渐商品化
在宋朝之前 , 荔枝可以说一直都是都是皇室的专享物品 , 《新唐书》当中就曾记载 , 杨贵妃就非常喜欢食用荔枝 , 唐玄宗在位时 , 为了让杨贵妃能够开心 , 特意让身处岭南的官员加急将荔枝送往宫内 。对于那时候的百姓而言 , 即使身处荔枝的种植地 , 很多时候都无法品尝到新鲜的荔枝 , 其中大部分都被进奉到了宫廷之中 , 其余品相不好的 , 也会被人大价钱买走 , 再加上荔枝的生产地一般都位于南方地区 , 有些北方人一辈子都没能见到过荔枝 , 甚至都不曾听说过它 。
但随着宋朝时期荔枝种植领域的不断扩张 , 这一现象也发生了改变 。荔枝也不像前朝那样珍贵 , 而是跟很多农作物一样在市场上随处可见 , 《武林旧事》当中记载:当时杭州的集市上就有不少出售荔枝的商贩 , 而这些荔枝的产地正是福建一带 , 这其实也是因为福建离杭州一带较近的缘故 , 但同样其他地区所产荔枝也都会流入市场当中 。荔枝在运输过程中不易保存的情况在当时是一个比较难克服的问题 , 虽然海路运输可以缩短运输时间 , 但这种问题还是无法避免的 , 所以荔枝的售价并不低 , 也算是比较昂贵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