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疫情的考验,重新审视中国互联网平台经济

经历了三个多月顽强的全民抗疫 , 肆虐了中国所有省份的新冠疫情在神州大地上终于走向了尾声 。这三个月里 , 有让人感佩的英雄事迹 , 有让人闻之落泪的不幸遭遇 , 更多的则是普通人在疫情之下秩序井然的顽强生活 。 如今 , 一切都在向更好的方向转变 。 4月17日 , 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北京召开 , 相比于此前的几次会议内容 , 在继续落实防控措施的大背景下 , 推动复工复产 , 恢复经济也开始被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比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 , 在这场疫情中 , 国内国外的形势都发生了诸多变化 。 在人口红利将尽、线下经济遭遇了较大冲击的背景下 , 中国的互联网平台在抗疫以及恢复经济的过程中 , 越来越积极的走向了前台 。互联网冲上抗疫第一线2020年1月25日 , 农历鼠年大年初一 , 也是武汉宣布封城后的第五天 。 凌晨两点 , 滴滴司机刘师傅接到了这天的第一单 , 乘客是武汉协和医院的一位护理人员 。 刘师傅隶属于一只特殊的车队——滴滴在武汉组建的疫情期间“医护保障车队” , 在人人都对医院唯恐避之不及的时刻 , 这只车队的使命就是往返于医院和社区之间 , 保障一线医护人员通勤出行 。两天前的1月23日 , 为了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 武汉市政府宣布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 。 但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仍需要上下班 , 在就医等紧急情况下 , 社区居民也有出行需求 。 为此 , 武汉市政府向全市征集6000辆车用于保障出行 。经历了疫情的考验,重新审视中国互联网平台经济
滴滴接到了市政府的用车需求 , 远在北京总部的产品团队很快和武汉当地的团队展开了协作 。 北京总部的产品经理根据地方的反馈 , 开始梳理司机侧、乘客侧、交易引擎等各个模块的需求 , 技术团队加班加点参与到产品的开发中 。而在线上产品开发完成之前 , 医护人员的用车需求只能靠滴滴武汉的客服团队靠人工来进行匹配 。 苗洁是滴滴武汉客服团队的一员 , 她的工作就是组建医生群 , 收集医生的起始点信息 , 然后手动派发给司机 。 一个下午的时间 , 她和同事拉起来2000人的医生群 , 匹配了上千条出行需求 。1月25日凌晨 , 接到开发需求后的第31个小时 , 针对武汉医护人员的滴滴产品完成上线 , 首批100多名“医护保障车队”的司机成员也已经完成培训集结完毕 , 每个人手头都配发了消毒用品和防护器材 。 苗洁和她的团队终于可以暂时休息一下 , 但这之后还有更多的任务 , 还在等待着他们 。几天后 , 医护保障车队的模式陆续开始在宁波、上海、北京等城市上线 。 另一方面 , 针对普通消费者的网约车产品开始推行车内贴膜、一客一消毒的防疫标准 , 并在几天内在全国199个城市铺开 。 现在 , 这一防疫标准已经输出到巴拿马、智利、格伦比亚等国家 , 完成了抗疫领域的“技术扶贫” 。在这场抗疫的交通战中 , 互联网平台展现出了出色的效率和组织管理能力 。 我们再将视线转移到杭州 。 同样是在大年初一 , 凌晨六点 , 就职于支付宝的李俊在闹钟声中醒来 。 打开钉钉 , 他发现同事们的交流已经在群里刷了好几屏 。李俊和他的团队在除夕夜的11点接到一个紧急需求 , 要开辟一个疫情相关的专题页面 。 这个页面除了要实时播报各地的疫情数据 , 还包括了在线问诊、送药上门、辟谣、出行路况、定外卖、小游戏 , 甚至是在线求职、在线学习等功能 , 几乎将所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搬到了线上 。大年初一的晚上十一点 , 也就是团队在接到开发需求的24小时后 , 这一页面已经完成了从设计、开发到上线的整个过程 。 而李俊团队的技术人员在这之后还在没日没夜的进行页面功能的完善 , 第一批上线的技术人员一直工作到了大年初二的十二点 。同一时间的广州 , QQ产品团队也在加班加点的更新产品 。 他们是为了满足“停课不停学”政策下 , 师生上网课的需求 。 产品总监夏志勇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他们所接到的一些诉求:分享屏幕能不能调整区域 , 全员静音或者是静音的功能能不能再好用一些 , 上课的时候可不可以录音、可不可以支持回放 , 作业批改能不能直接在图片上批注等 。他和他的团队以最快的速度响应了这些需要 。 如果说滴滴是在抗疫一线为医护工作者输送弹药 , 那李俊和夏志勇的团队则是在保障战疫大后方的稳定 。 还有许多互联网平台也在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贡献力量 , 网购、网课、在线问诊、在线娱乐、移动出行、移动办公 , 疫情之下 , 互联网平台在战疫的大前方高效的调集物资、服务医护人员 , 而在大后方 , 则通过网络 , 用数字化的方式将我们的需求一一匹配 。我们的生活习惯 , 在疫情期间被彻底改变了 。打响保卫经济第一枪2003年的”非典“疫情过后 , 投资、基建被作为重点 , 当年资本带来的经济收入贡献了GDP增长的70% 。 但在那时 , 中国经济还是一个抗造的小伙子 , 而2019年 , 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达到了2003年的9倍 , 经济硬拉动所带来的负面效果也在增加 。互联网平台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 被重视起来了 。 3月23日 ,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司长伍浩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 这次疫情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与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巨大效益 , 未来一段时期 , 数字经济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 。保卫经济的第一关 , 是保就业 。 来自云南的小朱在疫情发生之前就职于上海的一家KTV , 疫情发生后 , KTV暂停营业 , 复工时间遥遥无期 。让小朱没有想到的是 , 不久后他就重新找到了工作 。 从2月3日起 , 包括盒马鲜生、沃尔玛、京东7鲜在内的多家企业陆续推出了共享员工计划 , 上海、北京、南京等多地的合作企业员工 , 在通过面试、培训、体检后 , 可以暂时入职到这些企业 。 小朱就是通过这个计划 , 获得了做食品分拣员的工作 。 同一时间 , 武汉的滴滴司机杨师傅也在为自己的工作头疼 。封城后 , 无法外出工作 , 每个月都要支付的车租会给他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 。 2月1日 , 滴滴旗下的小桔车服联合租赁公司以及金融机构发布了联合声明 , 将为武汉等湖北城市的网约车司机顺延车租 。 相关的策略很快在全国推行 。对比其他因无法缴纳租金不得不关门的生意人 , 杨师傅感到很庆幸 , 虽然暂时还是不能出去拉活 , 但生产工具在 , 自己的工作就还在 。 当然 , 对我们普通的公司职员来说 , 影响最大的还是从线下办公到线上办公的工作模式转变 。 zoom、钉钉、微信、QQ在云端为我们建起了新的职场 , 让我们隔离在家也不用担心丢了工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