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驿递遍布全国,为何在“一条鞭法”出现后,驿递却衰败了?

驿递或驿传制度 , 历来是封建国家机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它也是明皇朝为在广袤的土地上 , 对全国各地进行有效统治的重要手段 。 正如兵部尚书余子俊所说 , 宣谕朝廷威德 , 通达地方民情 , 预防奸宄作崇 , 征讨民众起义 , 调度边疆兵马等项机宜 , 不过旬日之间遍及天下 , 可以立见成效而不耽误时间者 , 实有赖于驿站传递 。 这种重要的明代通讯系统 , 为何会在后期衰败呢?在下边的文章中 , 大雁将为大家一一道来 。
明代的驿递遍布全国,为何在“一条鞭法”出现后,驿递却衰败了?
文章图片
?一、明代驿递的设置
为了保持封建肌体血脉通畅 , 明朝统治者参酌古今之制 , 建立了整套军事和民用双重的驿传组织管理制度 。 水马驿站是明朝驿传制度的基干 。 大致每隔60里或80里设一驿站 , 其职责专在递送使客 , 飞报军务 , 转运军需物资 。 位于陆路交通要冲或偏僻道路的驿站 , 备有马驴数匹至数十匹;设于水道正路与偏路的水驿 , 置船几只至几十只 。 此外 , 水马驿站还有馆舍铺陈(盖) , 并供应一定数量的廪米 , 以解决过往使客的饮食住宿 。
明代的驿递遍布全国,为何在“一条鞭法”出现后,驿递却衰败了?
文章图片
明代的水马驿站和驿道遍及全国 。 据记载 , 洪武年间 , 仅连接京城南京与东南西北8个边陲重镇的水陆驿道就有12条 , 加上浙江、福建等十三布政司管辖的共通的水陆驿道 , 长达14.37万余里 , 有驿站1936处 , 迁都顺天府之后 , 又形成以顺天府为中枢的驿递网 。 许多驿道不仅畅通无阻 , 而且递送驿客颇为迅速 。
明代的驿递遍布全国,为何在“一条鞭法”出现后,驿递却衰败了?
文章图片
二、明代对驿递的管理
全国性的驿传事务由兵部车驾清吏司管辖 , 主管官员为郎中 , 地方驿传则接受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双重管辖 。 布政使司及府州县 , 对驿递有监督稽核权 。 隶属于按察使司的驿传道 , 是地方级的主管部门 , 其主管官员是按察副使或佥事 , 直接管辖全省范围的驿站和递运所 , 驿站官员为驿丞 , 递运所为大使或副使 。 三、明代驿递作用
为保证驿传的正常运行 , 朝廷颁发了符验、勘合和火牌 , 作为驰驿人员起关驿传船马 , 证明个人身份的凭据 。 公差俱用印有乘驿人员姓名、职别、到达地点、往还日期、以及应得夫马车船廪给等内容的“勘合” , 以防诈伪 。
明代的驿递遍布全国,为何在“一条鞭法”出现后,驿递却衰败了?
文章图片
火牌之制 , 取意火速 , 专为飞报声息 , 派探军情而设 。 只有兵部和各边镇总兵才有权力使用 。 按规定 , 持有火牌者只许1人1马 , 驿站给予饭食 。 后改用火票 , 因各部效仿 , 发放过多而遭破坏 。 四、“一条鞭法”的出现加速了驿递的衰败
【明代的驿递遍布全国,为何在“一条鞭法”出现后,驿递却衰败了?】明代驿递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 除驿递官吏调任、房屋建造和廪给米粮支拨由官府承担外 , 举凡驿递人夫、车船、马驴以至铺陈什物等 , 无一不是作为徭役压在百姓肩上 , 无偿地占有、奴役和索取 。
明代的驿递遍布全国,为何在“一条鞭法”出现后,驿递却衰败了?
文章图片
人民在驿递组织中服役的情况 , 大致可以万历九年(1581年)一条鞭法在全国普遍推行为界 , 分为前后两段 。 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 按照交纳田粮的不同数量佥派马驴车船 , 由民户亲自赴驿站所服役 , 负担非常沉重 。
第二阶段 , 由于一条鞭法在全国普遍推行 , 驿递也由过去的亲身执役一变而为纳银代役的制度 。 从此 , 驿递机构的各项经费和力役 , 不再直接由原来的役夫承当 , 役夫因而免除了昔日那种科索赔垫的痛苦 。 当驿站从所在州县的地亩和人丁赋税中领取银两后 , 驿站便自行雇人服役 。 这一重大改革 ,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徭役负担 。 但不久 , 驿递冗滥和额外勒索的陈规陋习重新出现 , 而且愈演愈烈 。 许多地方人民既有一条鞭的征索 , 又被非法佥充驿站的役夫 , 遭受双重剥削 。
明代的驿递遍布全国,为何在“一条鞭法”出现后,驿递却衰败了?
文章图片
崇祯二年(1629年)由于大规模裁减驿卒 , 社会上一大批仰赖驿粮为生的苦力 , 因失业而无法存活 , 纷纷参加农民起义 。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 , 由驿卒而投身农民起义的经历 , 典型地反映了秦晋中原地区失业驿夫的去向 。 这无疑加速了明朝统治和驿递制度的崩溃 。 主要参考资料:
《名臣经济录》卷三十四
?陈兴唐《历史档案》
张泽滔《历史档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