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四 )


『脉络』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西汉 , 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 , 高35厘米 , 长93.7厘米 。分体制作身、角、尾、足 , 再粘合而成 , 通体用红、黑彩绘 , 一侧涂白色 。此兽做前行冲刺的动作 。身体造型厚实 , 头、角、颈、背、尾高低起伏 , 错落有致 , 四肢动作变化生动 , 具威猛的气势 。独角兽又名獬豸 , 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 能抵御邪佞 , 将其置于墓葬门口 , 是为了起镇墓辟邪的作用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脉络』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973年出土于甘肃秦安大地湾 , 高31.8厘米 , 口径4.5厘米 , 底径6.8厘米 , 为细泥红陶质地 , 圆鼓腹 , 平底 。腹部以上施以淡淡 的陶衣 , 器口为圆雕头像 , 短发齐额 , 五官端正 , 挺鼻小嘴 , 面庞秀丽 。鼻子、眼睛、嘴皆为镂空 , 双耳各有小穿孔 , 可以垂饰物 。五官镂空造成的深色阴影 , 成为头像富有表现力的因素 。在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上千件陶器中 , 塑有人像的彩陶瓶仅此一件 , 该器物也许和原始宗教祖先崇拜有关 , 或是母系氏族崇拜的“祖先神” 。垂鳞纹秦公铜鼎
『脉络』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高41厘米 , 口径40厘米 。折沿 , 平唇 , 双立耳 。敛口 , 垂腹 , 平底 , 三蹄足 。足上刻有“山”字形扉棱 , 以扉棱为鼻脊饰兽面纹 。口沿下饰一周窃曲纹 。腹部饰三周垂鳞纹 , 颈部与腹部间以两道凸弦纹相隔 。耳外廓饰重环纹 。器腹内壁刻“秦公作铸用鼎” 。1999年 , 陇南市礼县大堡子山出土 。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位于甘肃礼县城东13公里处的永兴乡、永坪乡境内 , 1990年到1993年前后 , 遭到了大规模的盗掘 。专家们通过对出土文物分析研究后初步认定是秦仲、庄公或襄公陵墓 , 并确立了此陵园为秦第一陵园——西垂陵园的地位 。三彩骑马俑
『脉络』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西汉 , 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 , 人高29厘米 。两位老者在玩博戏 , 这是战国到汉代非常盛行的一种娱乐形式 。匠师以简单明快的艺术造型 , 刻画了两位老者全身贯注的博弈场面 , 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对弈时蓄势待发的场面 。彩绘木轺车
『脉络』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西汉 , 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 , 马高88.2厘米 , 长78.8厘米;车高95.2厘米 , 长96.5厘米 。由舆车、伞盖、御奴和马组成 。舆车有双辕 , 双轮各有辐条16根 。御奴跪坐 , 作双手持缰状 , 以黑、白两色勾出眼、鼻及冠服 。马用红、白、黑三色彩绘 , 马口含兽面饰衔嚼一副 , 颈上套轭 。据汉代制度 , 此车为六百石至千石的官吏乘坐的车 。石观音菩萨立像
『脉络』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隋代 , 秦安县出土 , 像高132厘米 。头戴四瓣花冠 , 冠正面饰阿弥陀佛像 , 以示观音将来继承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 。面形圆润 , 眉目清秀 , 表情慈善安详 。袒上身、斜披络腋 , 颈佩宽边项圈 , 正中缀一宝石 。左右肩头各饰三条披带 。整个造像刻画细腻 , 手法洗练 , 神态自然 。这种单体的观音造像在北周至隋代时期 , 成为中国佛教雕塑的一大特色 , 是件难得的佛教艺术珍品 。涡纹彩陶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