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二 )


『脉络』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和车马阵、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仪礼简、旱滩坡出土的医药简、泾川唐代大云寺的舍利金棺、敦煌藏经洞北宋淳化二年“报父母恩重经变”绢画等等 , 都是蜚声海内外的文物珍宝 。
『脉络』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铜车马出行仪仗俑:1969年9月与铜奔马同时出土于武威市雷台东汉墓 。专家认为这批仪仗俑为一套完整的车马仪仗队 , 由38匹铜马、1头铜牛、1辆斧车、4辆轺车、3辆辇车、2辆小车 , 3辆大车、1辆牛车、17个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个奴婢俑共计99件组成 。雷台汉墓发现的铜车马仪仗队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数量最多、阵容和气势最雄伟的汉代铜车马仪仗队 。全套车、马、俑排列组合的武装出行队列 , 其场面壮观 , 气势雄伟 , 为考古发掘中所罕见 , 被今人誉为“地下千年雄狮” 。】
『脉络』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莲花形玻璃托盏:元代漳县汪世显家族墓出土盏高4.9厘米 , 口径8.9厘米 , 底径3.4厘米;盏托高1.2厘米 , 口径15.2厘米 。玻璃托盏为晋蓝色玻璃制成 , 半透明 , 胎内含气泡 。盏为七瓣莲花形 , 饼形足;托口为平口 , 边沿呈八瓣莲花形 , 平底 , 腹壁呈正八角形 。托盏造型优美 , 色彩艳丽 , 工艺精湛 , 是迄今出土最完整的一套元代玻璃托盏 。】
『脉络』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报父母恩重经变》图轴:画面高182厘米 , 宽127厘米 。酒泉市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掘 。画中心绘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并坐说法 , 上部绘“七佛”“七宝”及仙山楼阁等 。下部有十弟子、十二菩萨分列两侧供养 。图轴绢地、敷彩 , 绘佛、菩萨、僧俗人衆等110多人 , 人物形象生动自然 。经变故事分列在说法图两侧 , 以经变画常用的连环画形式展开 , 一个情节一幅图 , 共有15幅 。它们各自独立 , 相互之间用山石分隔 , 每幅画的右侧或左侧都有墨书榜题 , 说明所画内容 。是国内现存的幅面较大且有纪年的一帧绢本佛教故事画 。】
此外东汉的铜奔马、魏晋时期的“驿使图”画像砖 , 已分别被定为国家旅游和邮电事业的标志 。
『脉络』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驿使图》:嘉峪关魏晋墓出土 , 客观真实地记录了距今1600多年前这一地区的邮驿情形 , 被认为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邮驿的形象资料 。出土自1400多座魏晋时期(公元220-419年)的地下壁画砖墓群 , 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 。千年之后的我们得以从河西出土的砖画中窥得 , 驿使策马扬鞭、传送书信的场景】
馆内收藏的黄河古象化石 , 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具古象化石 , 也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剑齿象骨架化石 。
『脉络』来这里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络,了解甘肃8000年的黄河文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黄河古象化石:出土于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板桥乡 。距今约200-250万年 。黄河古象化石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 , 也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 。三米多长的大象牙 , 头骨和下颌 , 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 。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 , 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黄河古象化石是世界上早已灭绝的剑齿象化石 , 个体保存如此完整的化石在我国仅此一例 , 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 从而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专家通过对中国兰州盆地蕴含剑齿象化石的邢家湾剖面开展详细的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 , 发现剑齿象是从兰州盆地走出 , 逐步迁移到非洲 。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