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疫情防控期间,戴口罩、“一米线”、分餐制、预约制、线上消费、拒食野生动物等习惯渐成风尚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本报采访人员彭训文
文章图片
防疫期间受访者养成的好习惯(多选)
文章图片
北京受访者认为疫情结束后会有的改变(多选)
单位:%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文章图片
河南省汝阳县实验二小学生戴口罩回家 。康红军摄(人民视觉)
文章图片
河北省武安市一家餐厅工作人员在摆放公筷公勺 。新华社采访人员王晓摄
文章图片
山东省青岛市志愿者到社区、菜市场附近张贴禁食“野味”海报 。王海滨摄(人民视觉)
文章图片
南京市民在骑哈啰单车出行 。(哈啰出行供图)
文章图片
在太阳岛风景区大门外,游客从已预约通道进入景区 。新华社采访人员王建威摄
文章图片
江苏南通市民在五里树花卉基地扫码购买鲜花,体验不接触购物带来的便捷 。王俊荣摄(人民视觉)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中国青年报此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8%的受访者表示更加注重个人卫生 。更勤洗手了、习惯戴口罩了、采用分餐制了、不吃“野味”了、游玩先预约了……多数受访者表示,疫情结束后仍会继续保持这些习惯 。
习惯需要培养,养成好习惯不容易 。多名专家和受访者表示,好习惯就要保持下去 。此次抗疫中形成的公共卫生常识、生活和社交习惯,可上升为普适性的行为规范、凝聚成现代社会的治理智慧,并真正成为公民普遍遵从的生活方式和文明行为 。
防疫要求成自觉行为
出门戴口罩、不聚集扎堆、社交距离保持1米、使用公筷公勺、回家勤洗手、注意消毒……防疫期间,这些原本是硬性的疫情防控要求,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行为和日常生活习惯 。
【案例1】
如今,家住上海市的张女士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勤洗手、外出必戴口罩、自带帆布袋、回家后马上换洗衣服、家里定期消毒、常通风等 。每隔几天,她都会到附近一家超市采购 。测完体温进店后,张女士会先到顾客较少的货架选购 。“尽量不扎堆,能降低自身感染风险,也是对别人负责 。”
【案例2】
在北京市朝阳大悦城一家餐饮店内,食客隔位而坐,餐具“公私”分明 。“开始使用公筷、公勺时,有点不习惯,不过现在已经适应了,分着吃更安全 。”在店内用餐的黄先生说 。
黄先生介绍说,防疫期间,除了减少朋友聚餐,家里饭桌上还出现了公筷、公勺 。“以前只有来客人时家里才会使用公筷公勺;经过这次疫情,家人吃饭时也会实行一菜一筷、一汤一勺 。虽然麻烦点,但这种习惯会坚持下去 。”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 。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让人身心更健康 。“因为疫情,人们更希望拥有好身体,养成好习惯让人学会珍惜当下的幸福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表示,体验到好习惯带来的快乐,会让人产生激奋心理,增强自信心,从而强化下一次行为 。在社会心理学中,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习惯强化效应” 。
推荐阅读
- 电商精选库|短期理财产品有哪些 短期理财产品划算吗?
- 疫情 这座城市新冠死亡率高达70% 张文宏:秋冬肯定有第二波疫情
- 疫情|这座城市新冠死亡率高达70% 张文宏:秋冬肯定有第二波疫情
- 博鳌亚洲论坛博鳌亚洲论坛报告:新冠肺炎疫情为首个真正“全球化疫情”
- 360化妆品|线下依然是主战场,后疫情时代
- 走散的田野|除了蹴鞠和陀螺,宋代孩童都会在哪些玩具陪伴下度过童年
- 亚欧各国亚欧各国新冠疫情总体平稳 多国继续解除部分防控措施
- 中新网正义的示威逐渐变了味……美国社会“失火”,“池鱼”遭殃
- 全球 【明日主题前瞻】新能源车再迎“强刺激” ,龙头企业迎来进军全球时点,哪些公司已提前布
- 增长京东6·18首日:40个品牌过亿 后疫情消费呈八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