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明沛一座静静泊在乡野的艺术馆,一个执着的箍桶匠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一座静静泊在乡野的艺术馆 , 一个执着的箍桶匠
宁海箍桶丨箍桶是宁海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之一 , 在木作行业中又称圆木作 , 诸如提水的大小水桶、子孙桶、澡桶、饭桶、扁桶等等 , 种类繁多 。 箍桶在宁海相传已有500多年历史 , 鼎盛时期全县有几百人从事这一行业 。
鲍明沛一座静静泊在乡野的艺术馆,一个执着的箍桶匠
本文插图

我们起早到了鲍明沛的老家胡陈乡 。 他的得心坊艺术馆紧挨着一条乡间公路 , 馆门前的院落里 , 摆着大大小小的盆景 , 别有一番意趣 。 后来得知这些全出自鲍明沛老师之手 。 胡陈 , 一个静静的小镇 , 有着一座静静的得心坊 。 走进这里 , 我们也走近鲍明沛的箍桶艺术人生 。
鲍明沛一座静静泊在乡野的艺术馆,一个执着的箍桶匠
本文插图

匚 手工箍桶的黄金岁月
“箍——桶——喽!箍桶!”曾经 , 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箍桶匠 , 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人 。 那时 , 家家户户都离不开这些大大小小的桶 。 旧时宁海人嫁女儿 , 都会把箍桶匠请到家里 , 制作陪嫁的大小水桶、子孙桶、长提桶、洗澡桶等等日常生活用品 , 最多时要做二十多样 。
鲍明沛一座静静泊在乡野的艺术馆,一个执着的箍桶匠
本文插图

用作嫁娶大礼的箍桶 , 漆成红色 , 取意吉祥 。 尤其是十里红妆的泥金桶 , 在红色箍桶的基础上 , 用金箔绘出吉祥图式 , 寓意丰富 , 极尽豪奢 。
鲍明沛一座静静泊在乡野的艺术馆,一个执着的箍桶匠
本文插图

鲍明沛从16岁 , 也就是1974年起 , 拜师学习箍桶手艺 , 从此走上箍桶匠的漫漫人生 。 做学徒起 , 他就跟着师傅挨家挨户去干活 。 清早出门去 , 一直要做到晚上 , 10个小时是打底 。 苦是苦了点 , 但提到收入 , 鲍明沛很是满意 。
鲍明沛一座静静泊在乡野的艺术馆,一个执着的箍桶匠
本文插图

那时 , 生产队里干一天活只有3毛6分工钱 , 而箍桶每天有2元 。 上门去人家里做 , 包饭还有烟酒 。 三年出师后带徒弟 , 工资更是年年都涨 。 回忆起箍桶匠的黄金时代 , 鲍明沛颇为自豪 。
鲍明沛一座静静泊在乡野的艺术馆,一个执着的箍桶匠
本文插图

匚 渐渐淡出生活的舞台
80年代 , 轻便又便宜的塑料桶、铝制桶出来 , 箍桶仿佛一夜之间就没了市场 。 鲍明沛带的几个徒弟都改了行 , 做了木匠或是漆工 。 他自己也跑去做了根雕 。 他离开的这些年 , 箍桶这个历史悠久的繁复手艺也在生活中渐渐绝迹 。
鲍明沛一座静静泊在乡野的艺术馆,一个执着的箍桶匠
本文插图

再拾起箍桶技艺 , 源于泥金彩漆工艺的兴起 。 2000年以后 , 泥金彩漆的传承人黄才良和陈龙想要复兴泥金彩漆 , 两人找到鲍明沛来制作箍桶 。
鲍明沛一座静静泊在乡野的艺术馆,一个执着的箍桶匠
本文插图

他并不想复出 , 一是好多年没做了 , 一是箍桶真的太累 。 他们也不放弃 , 说“你这么好的手艺 , 你要做啊 , 别人做不好 , 你能做好 。 这个手艺不能失传……”
鲍明沛一座静静泊在乡野的艺术馆,一个执着的箍桶匠
本文插图

尽管为了生计 , 鲍明沛也曾从事过别的行业 , 但始终未曾放下箍桶 。 就这样 , 三人合作 , 他又把箍桶做了起来 。 随着泥金彩漆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并建起艺术博物馆 。 鲍明沛的内心也萌生了些想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