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秦始皇究竟是坐享其成的幸运儿?还是统一霸业的实际开创者?( 三 )


另一路以晋阳为中心 , 向四周发起攻击 , 以扩大战果、稳固地盘;
第三路则在对韩魏形成的包围圈中左冲右突 , 收获胜利果实;
此时的韩魏已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 , 魏国国君忍无可忍 , 于是联合各诸侯攻击黄河以北的秦军 。秦军在广阔的黄河以北地区无法快速收拢部队 , 兵力无法集中 , 因此很快被压制到黄河以南 。而黄河以北的占领区则全部失守 。
同年 , 秦庄王去世 , 13岁的赢政继位 , 秦国全国上下一片萧瑟 。
[秦军]秦始皇究竟是坐享其成的幸运儿?还是统一霸业的实际开创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秦始皇从父辈的失败中重新调整战略部署:
一是反其道而行 , 将由北至南的包抄路线变为由南向北拓展;
二是变盲目轻进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
于是 , 秦军一路东进 , 不敢贸然觊觎黄河以北地区 , 并且花了整整六年的时间稳固东进路线 。
直到秦始皇七年 , 王翦接任蒙骜 , 北渡黄河按当年蒙骜南下的路线反向向北推进 。不急不躁用了四年时间 , 重新占领黄河以北曾经得而复失的广大地区 。
其间 , 各诸侯国也曾再次联合攻秦 , 但秦军吸取曾经的教训之后 , 兵力重心始终在黄河以南 , 联军无法给予秦军致命打击 。并且由于秦军发挥黄河优势 , 进行有效还击 , 联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
至此 , 秦军终于在黄河以东、以北辽阔的地区建立起了坚实的根据地 , 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形成 , 挺进中原、吞并六国的宏大战役得以全面展开 。
而后的闪击赵国、不战而屈韩等吞并战争均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才得以成功 。如此宏伟的统一战略究竟出自何人之手?王下兵而攻荥阳 , 则巩、成皋之道不通;北断太行之道 , 则上党之师不下 。王一兴兵而攻荥阳 , 则其国断而为三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这应该是最早关于“东进”策略的论述 , 出至范雎之口 。他向秦昭王建议:派兵攻打荥阳、成皋 , 守住太行山 , 阻断韩国上党援军南下 , 将韩国切割成三段 。
秦昭王并未采取这一战略 。原因在于:
一、范雎的眼光仅仅停留在克制韩国上 , 没有一统天下的深谋远虑 , 因此不被秦昭王所重视;
二、秦昭王认为以自己的实力可轻易攻破韩国 , 根本没必要非得采取这种策略 。
以此可以看出 , 范雎提出的“东进”战略与后来秦始皇实施的“东进”战略完全不是一码事 。因此 , 严格地说 , 范雎提出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东进”战略 。
[秦军]秦始皇究竟是坐享其成的幸运儿?还是统一霸业的实际开创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清醒的军事家——蒙骜
虽然没有史料记载“东进”策略是由蒙骜提出来的 , 但从作为具体实施人来看 , 应该是蒙骜无疑 。原因有二:
一是蒙骜曾经从北至南包抄韩魏 , 但遭受了重大失败 。作为主将 , 他必然会详细分析战败的原因并设法寻求解决的方案;
二是蒙骜是“东进”战略的具体践行者 。直到他去世后由王翦接班 , 可以说他的后半生一直在为实现“东进”战略而努力 。虽然王翦接班后也能非常坚定地执行这一策略不变 , 是因为此时的“东进”策略已经成型 , 战略思路已经变得非常明晰 。最终的决策者——秦始皇
虽然是蒙骜提出并亲身践行“东进”策略 , 但可以想象的是:面对重大战略决策时 , 朝堂之上的文臣武将必然各执一词 , 各种诊断涌入君王的耳朵 , 究竟采取哪种方式则必须由君王决断 。
如果君王不具备良好的判断力 , 则无法甄别和选择正确的策略 。由此说来 , “东进”策略的最终制订者只能是秦始皇本人 。
结束语:事实证明 , 在那场一统天下的宏伟战役中 , 秦始皇才是真正的掌舵人 。他并非是摘取祖辈胜利果实、坐享其成的幸运儿 , 而是统一霸业的开创人 。吞并六国、兼并天下的功绩非他莫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