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秦始皇究竟是坐享其成的幸运儿?还是统一霸业的实际开创者?( 二 )


[秦军]秦始皇究竟是坐享其成的幸运儿?还是统一霸业的实际开创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是秦始皇的“东进”却截然不同 , 他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攻克成皋、荥阳 , 然后沿黄河以南向东推进 , 如一把利刃割开赵、魏、韩、楚联合防线的口子 。接着北上攻占黄河以北的汲邑 , 在黄河以东建立一片广阔的根据地 。再接着切断赵国与韩魏的联络 , 先吞并赵国 , 挺进中原 , 之后伺机吞掉楚和燕 。
请看秦军的进军路线:
秦始皇登基平定晋阳反叛之后 , 于第二年 , 派将军麃公攻打位于荥阳东边的卷城 , 东征之战由此开始 。
秦始皇三年十月 , 令蒙骜率军攻打魏国畅城和诡城;
秦始皇五年 , 蒙骜继续东进 , 攻打魏国 , 攻克了酸枣、燕、虚、长平(不是赵国长平)、雍上、山阳等城邑;
秦始皇六年 , 五国诸侯联合攻秦 , 秦军东进战役暂停 。诸侯兵败后 , 秦军立即继续东进 , 路线仍然以黄河以南向东 , 一直到攻克卫国占领濮阳;
秦始皇七年 , 蒙骜去世 , 王翦为秦军统帅 , 继续东进 , 攻打汲邑 。稳固基础 , 釜底抽薪
上述战略的突出之处在于:
成功切断黄河以南韩、魏都城与黄河以北大面积国土的联系 , 挟持住了韩王和魏王 。同时也切断了黄河南北诸侯之间的联系和支援;
变不利为有利 。黄河与吕梁山是秦军东进的阻碍 , 但同时也是秦国的天然屏障 。秦军顺黄河而下 , 以成皋、荥阳为突破口 , 在黄河以北建立根据地 , 诸侯联军无法越过黄河与吕梁山脉这两道天然防线;
化整为零 。秦军的根据地犹如一根契子钉入韩魏之间 , 将各诸侯分割为多个孤立的地域 , 很难发起联合攻势 , 各诸侯变得人人自危 。
[秦军]秦始皇究竟是坐享其成的幸运儿?还是统一霸业的实际开创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战争的风险——孤军深入
秦始皇制定的占据成皋、荥阳 , 东渡黄河分割韩魏 , 进而盘踞黄河以东问鼎天下的策略难道就真的天衣无缝吗?
显然不是!
战争本身就是高风险的投资 , 况且瞬息万变的战场往往会将利与弊、胜与负瞬间转换 。
黄河与吕梁山既是秦国的屏障 , 但反过来说 , 如果秦军渡过黄河站不住脚 , 那将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无路可退的境地 。
对此 , 秦军运用两大方案解决了这一难题:
一、变不利为有利
成皋、荥阳、卷城、酸枣几座城池沿黄河自西向东一字排开 , 黄河任西向东流 。一旦诸侯企图分割包抄东进的秦军 , 秦国可顺流而下 , 迅速增派援军 , 形成前后军、黄河登岸秦军三面合围的局势 , 况且其速度将会是闪电式的 。
二、胁迫韩魏不要轻举妄动
秦军攻占成皋、荥阳之后 , 韩国都城郑与魏国都城大梁便暴露在秦军的眼前 , 但秦军此却不闻不问、视而不见 , 继续向东挺进 。
其实这实施的是“围而不打”的策略 , 如果韩魏等诸侯稍有动作 , 秦军会直奔其国都 。而韩魏远在黄河对岸地区的军队则鞭长莫及、远水救不了近火 。
正因为上述两个原因 , 韩魏两家投鼠忌器 ,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秦军在摇大摆从自家门前经过 。
[秦军]秦始皇究竟是坐享其成的幸运儿?还是统一霸业的实际开创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吸取教训 , 改变策略 , 稳扎稳打 , 步步为营
早在秦庄王三年 , 蒙骜在秦军已占据成皋、荥阳的基础之上 , 从秦国本土发兵 , 直取晋阳 。其后兵分三路:
一路直扑高都 , 与成皋、荥阳之军隔河相望 , 会合于黄河两岸 , 对韩魏两国位于黄河对岸的地区形成包抄之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