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研究社 快递柜行业路在何方?,丰巢收费争议风波之后( 二 )


文章图片
根据顺丰控股公告信息显示 , 丰巢成立当年净利润亏损3686.72万元;2016年营收约2254万元 , 净利润亏损2.5亿元;2017年营收上升至3.08亿元 , 但净利润仍然亏损 , 且扩大至3.85亿元;截至2018年5月31日 , 丰巢营收2.88亿元 , 净利润亏损2.49亿元 。 最新数据显示 , 丰巢2020年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营收为3.34亿元 , 净利润亏损2.45亿元 , 2019年营收16.14亿元 , 净利润亏损7.81亿元 。
也就是说 , 成立5年来 , 丰巢从未实现盈利 。 虽然完成了四轮融资共55亿 , 估值达90亿 , 但是丰巢面对B端向快递员收取的保管费、向合作商家收取的广告费 , 都无法让丰巢实现盈利 。
这种情况说明快递柜业务没有足够造血能力 , 其本质是从末端分走了快递公司交付给消费者的投送成本 。 按照每个快递柜的投入资金来算 , 一个快递柜的回本周期起码要5、6年 , 丰巢和它背后的投资人等不起 。
除了丰巢之外 , 刚刚被其合并的快递柜领域另一个头部玩家——速递易 , 日子也不好过 。 在速递易快速进入小区的过程中 , 把速递易当救命稻草的三泰控股被拖累甚至拖垮 。 自13年速递易成为三泰控股的主业务以来 , 营收不仅没有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反而一蹶不振 , 营收增速连连下降 , 15年跌至13.5% , 16年营收同比下降27.1% , 17年前三季营收同比下降19% 。
在营运压力下 , 速递易很早就开始收费模式 , 但效果并不理想 。 丰巢收购速递易后 , 其在市场占有率上显然是有明显提升 , 但丰巢即使收费也阻挡不了快递柜产品巨亏的局面 。
因为快递柜业务虽然是一个创新商业模式 , 但却是一个离开了电商平台就很难单独规模化盈利的模式 。
【美股研究社 快递柜行业路在何方?,丰巢收费争议风波之后】首先 , 从网购交易流程上来看 , 快递柜在快递公司和用户之间''横插了一脚'' , 不管是电商还是用户 , 都不愿再多付钱;每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都是切准了一方的强需求 , 并做大''羊毛出在猪身上'' , 快递柜等于是快递员的强需求 , 却将手伸向了用户 , 这是不符合商业逻辑的 。
其次 , 快递柜行业运用的明显是平台思维 , 想用规模经济来占领市场后赢取主动权 , 做的是一种类似滴滴、ofo的平台 。 这种平台运营成本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 从快递柜的硬件投入 , 到后台的运维成本、管理、财务费用都是一个快递柜公司的压力 。
快递柜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快递员投放快递的那点收入 , 每个柜子0.35~0.50不等的收费 , 其次就是寄件收入、柜身贴纸广告、柜机屏幕和手机端的广告收等 。 但是 , 寄件市场早已被切分成一个小众的需求 , 从公开的财务资料来看 , 快递柜的收入并不足以支撑丰巢的消耗 , 快递柜的投入产出明显不成正比 。
值得一提的是 , 做快递柜的不仅仅是丰巢、速递易 , 京东也做快递柜 , 菜鸟做菜鸟驿站 , 但是后两者有自己的前台电商平台做支撑 , 其快递柜和驿站的本质都是为了更方便完成对消费者的交付 , 其真正的盈利点也不在快递柜本身 , 这和丰巢这种想靠快递柜赚钱的公司有本质的区别 。
丰巢、速递易这样的快递柜平台 , 由于其自身和背后的快递公司没有电商平台基础 , 就只能依靠本身快递柜赚钱 。 实际上 , 丰巢也早发现这么单一的收入模式的不行的 , 所以其此前也开始尝试电商 , 试图把柜子作为一个线下O2O的入口 。
但事实证明 , 快递柜模式是一个单独的企业没办法走通的商业模式 , 快递柜行业能否独立生存还有待斟酌 , 他们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从0开始做电商也不会那么容易 。 面对这种惨痛的现实 , 降低亏损、提升营收 , 无疑成为丰巢乃至顺丰需要去突破的难题 。
中国快递行业竞争进入下半场各家都想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
不过 , 值得深思的是 , 为什么快递柜这种明明离开了电商生态就没办法实现正向现金流的模式 , 丰巢们还需要持续投入呢?这背后实际上涉及到整个中国快递行业的竞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