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说事更是赵国版本的“商鞅变法”,“胡服骑射”不仅仅是一项军事改革( 三 )


老易说事更是赵国版本的“商鞅变法”,“胡服骑射”不仅仅是一项军事改革
文章图片
真正的矛盾和压力在朝堂之中
赵雍此时的心腹大患 , 并不是大家所说的游牧民族与中山国 , 而是他的国家内部 。 他接手的赵国 , 是个内部矛盾极其严重的国家 。 这个内部矛盾 , 是北方的以代郡(今大同)为代表的和南方以邯郸为代表的两种文化、两种政治势力造成的南北分裂矛盾 。
赵国在三家分晋之后 , 得到了晋国北部的所有土地 , 也继承了晋从前抵御游牧民族的义务 , 此时的游牧民族最活跃的地方 , 正是以赵国北部的阴山为基地 。 “敕勒川、阴山下”、“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些诗句都能说明阴山山脉对游牧民族的战略意义 。 因为这份责任 , 赵国成为了华夏诸国中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流最全面、最深刻的国家 。
中国历史中 , 其实在长期的与游牧民族打交道的过程中 , 摸索出来很多卓有成效的相处办法 。 这些办法实际上都是基于一种成本核算和回报来的 , 比如通婚、比如朝贡等 。 赵国是两手都比较硬的典型代表 。 既敢跟你硬抗 , 也能和你当亲家 。 赵国王室与游牧民族的通婚程度也远远高于同在北边的秦国和燕国 。
相比秦国和燕国王室的通婚对象主要指向中原各王国 , 赵国并没有看不起北方的野蛮势力 , 或者说没办法看不起 , 经常性的“昭君出塞 , 狄女南归” 。 时间久了 , 赵国的王位继承人中 , 流淌着大量的“胡人血” 。
老易说事更是赵国版本的“商鞅变法”,“胡服骑射”不仅仅是一项军事改革
文章图片
胡汉通婚在赵国很常见
赵国的文化也如同他们国君的血统里有大量的戎狄之血一样 , 是华夏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混合体 。 不过这两种文化 , 是很难兼容的 。
赵国为了调试这种矛盾 , 想了很多办法 。 此前 , 赵国曾经采用大臣异地就任制 , 即有游牧背景的大臣到农耕文明的中心邯郸上班 , 中原系的大臣则到游牧文明重镇代郡(大同)为官 , 希望达到加强两种文化的交流 。 但这种办法有点理想主义 , 效果并不好 。
代郡与邯郸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逐渐成为了赵国政局的两大中心 。 北方代表游牧势力的代郡逐渐将手伸向了另一个重镇晋阳(原赵氏大本营 , 今太原) 。 代表中原文明的邯郸则控制了地近中原的另一个重镇上党 。 赵国的南北分裂局势在日渐扩大 。
中原系总认为自己有文化看不起游牧系 , 而游牧系也总看不惯中原人光会嘴把式 , 两种文化、两大政治势力处于不断的争斗状态 , 而且越离越远 , 渐渐大有裂土对峙的趋势 。
文明本身的差异是一个原因 , 而导致两大政治势力无法交汇的另一个重大原因在于地理上的隔绝 。
老易说事更是赵国版本的“商鞅变法”,“胡服骑射”不仅仅是一项军事改革
文章图片
中山国这个颗钉子必须拔掉
中山国 , 像一把尖刀 , 横插在了赵国领土的中间 。 中山国正好楔在赵国的中央地带 , 全境只有东北角一小块与燕国接壤 , 其余皆为赵国所包 。 邯郸与代郡之间隔着中山国 , 邯郸要与代郡交流就得绕一个大半圆 。 关键是绕这一大圈还必须经过道路极其难走的太行山脉 。
也因此 , 南北本来文化就有隔阂 , 还赶上路不好走 , 索性就谁都别搭理谁了 。 两股势力的联系 , 因此远不如与它们各自临近的中原和游牧之间的交流密切 。
邯郸作为首都 , 对代郡的控制本来就一直很不力 , 而代郡出于同游牧民族军事斗争的需要拥有便宜行事的巨大自治权力 。 邯郸与代郡实际上是赵国执行南北不同战略的两个国都 。
所以 , 打通南北的通道其实是赵国客观上的刚需 , 而并非因为历史书上所谓的受到了“欺负” 。
老易说事更是赵国版本的“商鞅变法”,“胡服骑射”不仅仅是一项军事改革
文章图片
胡服骑射其实一种被逼的选择
中山国虽然不是强国 , 但由于处于赵国的心脏地带 , 齐、燕一直把中山国作为牵制赵国的最重要的一枚棋子 , 属于中山后面站台的老板 。 中山国也因为这种背后支持 , 经常搞点动静震慑一下赵国(像当今的谁?)也因为其他势力的不断干预 , 赵肃侯虽然一再击败齐、魏等强国 , 但却在解决中山国的问题上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