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国产直升机开山之作:直-5直升机
说起国产直升机 , 人们肯定都会想到直-10、直-19 。 国产直升机能有今天蓬勃发展的局面 , 不能忘记60年前披荆斩棘开创国产直升机研制生产先河的直-5直升机 。
上世纪50年代 , 我国在成功研制初教-5教练机和歼-5战斗机后 , 直升机的试制提上日程 。 1955年4月 , 从苏联批量引进的米-4直升机装备部队 。 同时 , 国家决定引进米-4及其发动机的相关技术 , 分别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和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厂进行仿制 。
文章图片
1966年 , 周恩来总理乘坐直-5直升机视察邢台地震灾区 , 人群后方即为直-5直升机 。
1956年10月 , 中国同苏联签订仿制生产米-4的合同 , 这一计划代号为“旋风25”工程 , 预计从1957年6月开始 , 到1959年年底完成研制 。 但由于当时苏联正在对米-4进行延长使用寿命的改进 , 所以相关技术资料直到1958年1月才交给中国 , 因此整个计划不得不同步延后 。
文章图片
直-5直升机是我国第一种批量生产的直升机 。
哈飞拿到米-4的技术资料后 , 立即开始翻译和描发图样 , 在6月底就完成全机图样及资料的描发工作 , 同时采取边设计制造工装、边制造飞机零件的交叉试制工作法 , 11月完成第一架样机总装 , 12月完成全机静力试验 , 1958年12月14日首飞成功 。
由于当时正处于“大跃进”时期 , 直-5的研制也受到影响 , 为赶进度不断修改计划甚至简化工艺 。 首架直-5成功试飞后 , 未经鉴定就陆续投产45架 , 总装完成10架 , 但因质量不过关 , 无法投入使用 。 1959年12月16日 , 用质量较好的第6架机勉强通过鉴定 , 而1958年到1960年间生产的直-5直升机全部不合格 。
1960年12月 , 国防工业提出“军工产品质量第一 , 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求数量”的方针 , 直-5直升机研制被列入彻底整顿的范围 。 1961年3月 , 开始重新研制直-5 , 1963年7月第一架优质直-5总装完毕 , 并于1963年8月20日首飞成功 , 9月通过鉴定验收 , 1964年开始批量生产 。
文章图片
在充分消化引进技术 , 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 , 在生产中也对直-5进行改进 。 最大的改进就是用金属旋翼桨叶代替原来的钢梁木结构旋翼桨叶 , 大大提高旋翼的使用寿命和飞行性能 。 从直-5第十二批第7架机起 , 开始全部改用金属旋翼 。 1966年后直-5改用玻璃钢尾桨 , 还将燃油箱改为薄壁软油箱 , 将座舱内活动副油箱改为机身两侧外挂副油箱 。 此外 , 直-5还在基本型的基础上发展出客机型、农林型、航测型、水上救生型等衍生型 。
到1979年停产 , 直-5共生产545架 。 1966年是生产数量最多的一年 , 年产量达到102架 。 随着产量提升 , 直-5价格也直线下降 , 从1963年的158万元人民币降至1967年的48万元人民币 。
【#直升机#国产直升机开山之作:直-5直升机】
文章图片
除86架援助友好国家外 , 其余的直-5均装备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及地方单位 , 航迹遍布全国 。 直-5在整个服役期间参加了许多重大事件和作战行动 , 如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西沙海战和边境作战等 。 直-5在全国抢险救灾工作中也屡建功勋 。 1966年3月8日 , 周恩来总理视察邢台地震灾区乘坐的就是直-5 。 这架3889号直-5现存放在中国航空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