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战时期的香港 如何成为美军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情报站?

“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早年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时 , 曾有数百名知名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被疏散到香港 , 继续开展抗日宣传和进步活动 。 他们抵港后 , 将香港颓唐的“文化沙漠”改造为宣传抗战和民主自由的海外进步文化据点 , 因而引起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极大不满 。 日寇侵占香港后 , 立即封锁香港至九龙的海上交通 , 大肆搜捕、诱捕爱国人士和抗日分子 , 试图将其一网打尽 。
「香港」抗战时期的香港 如何成为美军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情报站?
文章图片

▲被日军占领期间的香港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南方局一直密切关注着香港的局势 。 在日寇进攻香港前一天 , 即12月7日 , 周恩来就电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 , 要求迅速作好应变准备 。 8日战事爆发当日 , 周恩来接到中共中央的急电 , “香港文化界人士和党的工作人员应向南洋及东江撤退” 。 8日至9日 , 周恩来连续致电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等人:要不惜任何代价 , 营救被困在港的文化界精英、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 , 将其转移往大后方安全地区 。
「香港」抗战时期的香港 如何成为美军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情报站?
文章图片

廖承志
12月8日下午 , 廖承志在港岛召集中共在港各机构负责人会议 , 决定必须以最快速度 , 抢在香港局势稳定之前加紧进行营救工作 。 由于这些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在日寇入侵香港期间反复转移 , 港九大队与中共地下组织一起动用各种关系 , 层层串联 , 才设法与全部滞留人员逐一取得联系 , 而后帮助他们摆脱日寇特务的监视跟踪转移住址 , 分东西两线 , 秘密分批从港岛偷渡过海 , 护送到九龙佐敦道、花园街、上海街等秘密接待处 , 再转送至东江抗日根据地 。
1942年元旦 , 紧张的秘密大营救揭开了帷幕 。 1月9日 , 第一批文化界人士也开始踏上离港的旅途 。 在香港洛克道的临时集中点 , 茅盾、叶以群等人乔装混在难民群中 , 由也装成难民的交通员带领着穿街越巷 , 黄昏时来到铜锣湾避风塘 , 穿过被剪开的铁丝网缺口偷偷上船 。 次日凌晨 , 又与前期抵达的邹韬奋、胡绳等一起 , 在交通员的带领下改乘三只竹篷小艇 , 趁日寇换岗之机疾驰渡海 , 抵达九龙市区秘密接待点 。 11日 , 一行人再次扮作难民 , 在武工队的护送下翻山越岭 , 历经艰辛终于抵达阳台山抗日根据地 。 同时 , 从九龙西贡乘船的部分爱国民主人士 , 也辗转抵达坪山抗日根据地 。 此外 , 由于何香凝、柳亚子等体弱不易跋山涉水 , 只能乘风帆船至汕尾 , 偏偏海上无风可乘 , 被迫漂泊多日 , 缺粮少水 , 多亏港九大队送粮送水才化险为夷 。
「香港」抗战时期的香港 如何成为美军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情报站?
文章图片

▲被日军占领期间的香港
经过6个多月的紧张营救工作 , 800余名知名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终于逃离日寇“虎口” , 突然出现在内地大后方 , 极大地震撼了日寇 。 这一壮举蜚声海外 , 被茅盾称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 邹韬奋到达东江敌后 , 曾亲笔题写“保卫祖国 , 为民先锋”八个大字 , 赠给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 , 并深情地说:“没有人民的枪杆子就没有人民的笔杆子 , 要把笔杆子和枪杆子结合起来 。 ”对这段惊心动魄的往事 , 夏衍评价道:“大营救表明了党中央、南方局对知识分子的关怀” , “这是真正的肝胆相照 , 生死与共” 。
努力营救盟军和国际友人
香港沦陷后 , 囚禁在集中营中的港府官员、英军官兵和英、印、荷、比、俄、丹、挪、菲等国侨民 , 成为港九大队营救的另一主要目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