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杂志只是看起来很像,中西方城市有着本质区别


财经杂志只是看起来很像,中西方城市有着本质区别
本文插图

【财经杂志只是看起来很像,中西方城市有着本质区别】 李铁/文朱弢/编辑
谈到城市治理 , 我们实际上面临着两种根本的制度差异 。
从表象上看 , 似乎中西方的城市都是一样 , 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 宽阔的街道 , 完善的生态景观设施和基础设施 , 以及一定密度的人口等等 。 城市看起来就是一个所有现代要素的空间集合体 。
但是 , 如果从事城市研究的学者去看城市 , 从人的角度去理解城市 , 去理解城市的生活和各种市场化的服务或者公共服务 , 会发现中国的城市和国外的城市还是有着本质上区别的 , 这是我从亲身经历中得到的非常深刻的体验 。
上世纪90年代初 , 我在国家体改委农村司从事小城镇研究的时候 , 曾经与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展开紧密合作 。 那个时候 , 借鉴国际上城市化发展的经验 , 是我们进行改革和发展研究的重要主题 。
在与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长达十几年的合作中 , 我既承担了接待国际专家考察中国城市和小城镇的大量工作 , 后期也根据国际合作项目的需要 , 组织国内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管理人员考察国外城市 。 在十几年的时间里 , 由我们组织去国外城市考察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官员达到3000多人次 。 在双方的相互考察中 , 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在理解城市发展价值观和治理体制上的巨大差异 。
与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合作 , 开始是本着“请进来”的姿态 。 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初合作的头几年 , 我作为项目执行者 , 领着来自西方不同发达国家的各类著名专家在国内进行了广泛的考察 , 每次考察时间都在两三个星期 , 一般要走访十几个城市和小城镇 。
我们原以为 , 国际专家有着丰富的城市治理经验 , 在考察中国的城市和小城镇时 , 应该会有着非常好的经验借鉴和指导 。 事实上却与我想象的完全相反 , 他们对中国城市的治理体制和价值观几乎是一无所知 。
例如 , 当了解到城市的人口时 , 他们对中国的户籍制度一脸茫然 , 什么是户籍?为什么进城落户还要有限制 , 当时的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到底有什么区别?在考察过程中 , 我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解读中国的各种体制 , 当然也包括政府的财政体制、土地管理体制、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等 。
后来我发现 , 其实并不是专家来考察 , 等于是我在考察过程中以解读的方式给他们全面讲课 , 毕竟要地方政府官员将这些体制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和总结发展规律 , 恐怕他们也讲不清楚 。
几个星期的考察 , 实际上是专家们对中国城市治理体制全面了解的过程 , 虽然想完全弄懂还需要花时间 , 但是最后总得要拿出考察报告 。 按照西方的体制特点和价值观来总结 , 肯定在中国是很难行得通的 , 最后他们还是按照我们的思路来作总结 。
看起来是国际专家 , 对国外的城市治理有丰富的经验 , 但是实际上还是我们对于自己国家的体制和改革面临的问题最为了解 。 虽然报告是由他们来写 , 但是观点却是出自于我们 。 不过 , 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 , 显然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 而我当时仅仅是个处长 , 人微言轻 。
几年“请进来”的过程中 , 我们面临的最大麻烦是每次国际专家组的人员都要更换 , 所以每次都要重新解读 。 不仅要解读各种体制的基本内容 , 而且连每个名词的英文译法都要认真斟酌 , 以便更准确地表达中国的体制特点 。
与世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合作进入到实质性阶段 , 也就是说项目已经落实 , 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组织中国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管理者去考察发达国家的城市和小城镇 。 上世纪90年代中期 , 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大 。 如何开阔中国城市政府官员在城市治理方面的视野、学习西方城市治理的先进经验 , 我们开始了“走出去”的过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