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盲人牛倌”养牛脱贫:希望孩子不要走自己的老路

中新网衡阳5月17日电 题:“盲人牛倌”养牛脱贫:希望孩子不要走我的老路
【中国新闻网“盲人牛倌”养牛脱贫:希望孩子不要走自己的老路】作者 王昊昊 周健
在湖南衡阳衡东县高湖镇印心村 , 有一个村民们再熟悉不过的身影——“盲人牛倌”刘冬平 。 他十几岁便开始养牛 , 每天固定时间出现在村里的荒山野地喂牛 。 从最初的养一头牛到最多时养13头牛 , 贫困户刘冬平通过不断扩大养牛规模发展产业 , 让家里的的日子变得越来越“牛” 。
意外患眼疾变身“盲人牛倌”
刘冬平出生于1977年 , 年少时虽家境不好、书念得不多 , 但他脑子灵光 , 干起活来特别卖力 。 17岁那年 , 恶梦悄然而至 , 刘冬平的眼睛先是有些模糊 , 转而越来越严重 , 看人看物也不清晰 , 走路更为不便 。
为了给刘冬平看病 , 他的父母四处筹钱寻医问药 , 但终究因为贫穷耽误了治疗 , 导致他的视力日趋下降 , 眼里出现的永远只有模糊的影像 。 “现在眼睛什么都看不到 , 只有一点模糊的光感 。 ”刘冬平说 。
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 刘冬平的世界里却充满灰暗 , 一切美好的事物在他的视野里慢慢褪去 。 一开始 , 他无法接受这残酷的现实 , 一度自暴自弃 。 为了维持生计 , 他也曾尝试过打工赚钱 , 但终因眼疾没能继续下去 。
2002年 , 刘冬平在亲友的资助下养了一头母牛 , 从此他成了村里的“盲人牛倌” 。 “养牛还是很适合我的 , 我小时候就帮家里养过牛 , 懂得养牛技术;养牛对视力的要求不是很高 , 我可以慢慢熟悉放牛的路 。 ”刘冬平说 。
对于一个双眼近乎失明的人来说 , 养牛的艰辛异乎寻常 。 每天早上八点吃完饭 , 刘冬平就开始赶牛到约2公里远的草地里喂牛 , 一开始走一趟要花不少时间 , 摔跤、受伤是常事 , 现在他对这段路已非常熟悉 , 走一个来回只要半小时 。 什么地方有小水沟、什么地方转弯、什么地方草比较茂密 , 刘冬平都熟知在心 , 不管刮风下雨 , 他都会准时出现在他常去的草地上喂牛 。
“养牛时间长了 , 我对村民也有愧疚 , 成年牛有时会跑到村民家的田地里吃草 , 对农作物造成一定损坏 。 但大家知道我有眼疾 , 也能够理解 。 有时我的牛走丢 , 村民会好心告诉我牛往什么方向跑了 。 ”刘冬平说 , 别人放牛是人牵着牛走 , 他放牛却是牛牵着人走 , 牛就是他的“导盲犬” 。
扩大养牛规模日子越过越“牛”
2003年 , 刘冬平买的第一头母牛顺利产崽 。 逐渐尝到养牛的甜头后 , 刘冬平从2007年开始加大养牛规模 , 用卖牛的钱买母牛进一步繁殖 , 从当年的存栏5头牛 , 到最多时的13头 , 刘冬平一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 随着收入逐渐增多 , 刘冬平娶妻(其妻因病无法劳作)生子 , 并于2012年建了新房 。
“我养的牛都是卖活牛 , 半年左右的牛崽子能卖到5000元以上 , 成年牛则要卖一万多元 。 ”刘冬平饲养的牛全都是野外生态放养 , 肉质好、营养价值高 , 销路不愁 , 每年定期都会有人上门预定 。
2018年7月 , 衡东县教育局驻印心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志雄像往常一样开展贫困户入户走访 。 “我一个双目几乎失明的残疾人 , 要怎样才可以脱贫?”这是刘冬平第一次主动向驻村工作队咨询脱贫事谊 。 刘冬平这一问 , 让张志雄喜出望外 , 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 , 他多次与刘冬平交心谈心 , 都未能打开他的心扉 , 此时此刻 , 张志雄意识到刘冬平的自立自强观念和“我要脱贫”意愿更加强烈了 。
回到村部后 , 张志雄迅速与村两委进行商讨 。 第二天 , 一场由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结对帮扶责任人、部分贫困户代表等参加的印心村精准扶贫屋场会顺利召开 , 大家齐聚一堂就刘冬平的脱贫措施展开讨论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只有结合刘冬平现有的养牛技术和优势 , 帮他扩大养殖规模 , 才能实现如期脱贫和稳定增收 。 最后 , 大家一致讨论决定通过小额信贷资金帮助其扩大养牛规模 。 在征求刘冬平同意后 , 大家迅速明确分工 , 张志雄负责政策协调和落实 , 村两委干部负责牛棚改建 , 帮扶责任人则负责技术指导 。
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 , 刘冬平家原来的旧房子改建成牛棚 , 同时新采购买了一头良种母牛 。 “现在家里养着7头牛 , 今年预计能售出6头 , 目前我每年能够通过养牛稳定收入约5万元 。 ”刘冬平说 。
希望孩子不要走自己的老路
“对我而言 , 牛就是我家的生活保障 。 ”刘冬平每天早上出门放牛 , 喂完牛后将牛拴在草地 , 中午便回家吃饭 , 下午他原本可以在家休息 , 到傍晚时牵回牛即可 , 但他一有时间就到草地里和牛待着 , “我喜欢和牛待着 , 只有看着牛 , 我的日子才过得踏实、有奔头” 。
刘冬平现在养的7头牛中 , 有一头是2003年产的那只母牛 。 “这头牛我养了足足有17年 , 和它的感情最深 , 它也为我们这个家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刘冬平说 , 他放牛的时候也经常和牛说说话 , “有时候感觉它们也能听懂我的话” 。
目前 , 刘冬平的三个孩子有两个已经上学 , 最大的11岁 , 最小的5岁 。 刘冬平说:“孩子们的学习成绩都还不错 ,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他们都专心学习 , 将来学有所成 , 下一代的人再也不要靠养牛维生 。 ”
谈及未来打算 , 刘冬平表示 , 自己将利用贫困户自主产业发展补助金 , 在能力范围内进一步扩大养牛规模 , 通过自身努力尽快脱贫致富 , 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