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春天”( 二 )


又有人说 , “你们窥见的只是任正非的冰山一角 。 ”几乎没有人能全面评价华为和任正非 。 也没有人能说得清:创立一家拥有几十万员工的企业老总 , 为什么需要始终保持“神秘”?又有什么力量让一个人能在巨大的名利诱惑面前依旧保持“茹苦领痛”?
任正非的智慧 , 他的理想与追求到底是什么?
任正非:底色
去贫穷、战争的地方做生意 , 甚至在疟疾横飞的地方做生意 , 在喜马拉雅山做生意 。
能挽逆水之舟 , 把欲望关进笼子里 , 现在来看任正非是做到了 。 但任正非对这个世界是否还抱有过多希望?他想做的无非就是变成一个强者 , 只有强者才有话语权 , 这或许又和他的经历有关 。
“我父母是乡村教师 , 在贵州最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从事乡村教育工作 , 父母这一辈子做教师的体会对孩子们的教育就是一句话“今生今世不准当老师” , 如果老师都不让自己的孩子当老师 , 国家是后继无人的 。 ”
任正非:自我批判
在历史进程中 , 掀起巨浪的批判性事件数不胜数 , 往往是从批判开始 , 但批判却不会结束 , 结束也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 就像几十年前 , 批判与自我批判盛行 , 让人心有戚戚 。
华为的文化——“自我批判” 。 这是任正非亲口对媒体说的 。 “公司认为自我批判是个人进步的好方法 , 还不能掌握这个武器的员工 , 希望各级部门不要对他们再提拔了 。 两年后 , 还不能掌握和使用这个武器的干部要降低使用 。 ”
【华为的“春天”】自我批判不光是个人进行自我批判 , 组织也要对自己进行自我批判 。 “凡是要保自己利益的人 , 要免除他的职务 , 他已经是变革的绊脚石 。 ”
这当然也可以理解为那个时代的文化积淀 。
很多时候 , 自我批判 , 最应该做到的就是:既不当受害者 , 也不当刽子手 。
任正非:裁员
网上有很多声音 , 不理解华为裁员 , 一方面是不了解华为 , 一方面是过于理想化 。 先说理想化的一面 , 是谁赋予了华为“民族骄傲”的标签的?这完全是一厢情愿心思 。
为什么说不了解华为 , 任正非在2001年就说过:“我在美国时 , 和IBM、Cisco、Lucent等几个大公司领导讨论问题时谈到 , IT是什么?他们说 , IT就是裁员、裁员、再裁员 。 以电子流来替代人工的操作 , 以降低运作成本 , 增强企业竞争力 。 我们也将面临这个问题 。 伴随着IPD、ISC、财务四统一、支撑IT的网络等逐步铺开和建立 , 中间层消失 。 我们预计我们大量裁掉干部的时间大约在2003年或2004年 。 ”
任正非:不上市
有人问任正非关于上市的问题 , 任正非说 , “不要相信传言 , 永远没有资本进来 , 这是我们公司高层所有人一致达成的意见 。 ”
只要任正非还在 , 华为始终不会上市 。 有人说是因为股权复杂导致华为无法上市 。 股权的问题还有钱解决不了的吗?这根本不是核心问题 , 本质上华为不希望受到任何资本的干扰 , 不能违背任正非的初心 。
当然还有更高深的原因 , 这里只有华为清楚 。 华为的特殊地位 , 不是一般企业能代替的 。
尾声
任正非经历的几个时代——集体主义 , 衣食没有着落;改革开放 , 互联网泡沫 , 08金融危机 , 后时代的发展瓶颈 , 出海时的文化瓶颈 。 任正非起码在最适合圈地的时候没有去做房地产 , 在IPO盛行的时候 , 他始终坚持没有上市 , 仅凭这两点 , 他和别人不一样 , 和绝大部分企业家不一样 。
任正非预料到了“华为的冬天”可任正非有没有想过 , 华为的春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