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历史君南刘穆之,北崔浩,穆之死,刘裕顿失支柱,崔浩聪明反被聪明误


之前讲了 , 十六国时期的两大顶级谋士 , 王猛和张宾 。 现在我们来看看那个时代另外两位牛人 。 南方的刘穆之 , 北方的崔浩 。 刘裕的大管家 , 穆之一死 , 刘裕被迫放弃长安
刘穆之(360年-417年) , 字道和 , 小字道民 , 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 。 年轻时喜欢读书 , 博览群书 , 通晓天文地理 。 好吧 , 又是一个学霸!
公元402年 , 桓温之子桓玄起兵造反 , 攻入建康 , 北府兵首领刘牢之死 。 刘裕审时度势 , 暂时投降委身于桓玄 。 刘裕屡建军功 , 在北府军中很有声望 , 所以桓玄也不敢小视他 , 暂时容忍 , 平叛的脏活累活都交给刘裕 。 两个人就这样 , 各怀鬼胎 , 相安无事 。

闲话历史君南刘穆之,北崔浩,穆之死,刘裕顿失支柱,崔浩聪明反被聪明误
本文插图

刘裕
404年 , 刘裕最终以打猎为名 , 聚集北府兵残余兵将 , 在京口举兵造反 。 占领京口后 , 下一步就是进攻建康 。 此时事情繁杂 , 刘裕急需一个主簿为他统筹 。 刘裕问何无忌:“今急须一府主薄 , 何由得之?” 无忌曰:“无过刘道民 。 ”。
刘裕马上写信征召 , 刘穆之盯着信看了很久 , 没有说任何话 。 如果接受 , 就等于从此追随刘裕 , 无法回头了 。 随后他回到家里 , 把外衣脱下来围在腰上 , 就和信使一起去见刘裕了 。 见了面 , 刘裕故意说只需要一个军中小吏 。 刘穆之从容回答说:“您刚刚开始组建府衙 , 军中文吏确实需要有才能的 , 仓猝之际 , 我应该算是合适的人选 。 ” 刘裕非常高兴 , 笑着说:“你能委屈自己 , 我的事就成了 。 ” 立刻任命刘穆之为主簿 。

闲话历史君南刘穆之,北崔浩,穆之死,刘裕顿失支柱,崔浩聪明反被聪明误
本文插图

刘穆之
当时东晋朝纲松弛 , 禁令无人遵守 , 门阀豪强仗势欺人 , 百姓穷困 , 无地存身 。 桓玄篡权后 , 则反其道而行之 , 弄了许多的条条框框限制老百姓 。 刘穆之适时加以矫正 , 不到十天 , 顿时为之改观 。 刘裕击败桓玄攻占了建康 , 当时许多大事都由刘穆之决定 , 纵然大多都要仓促决定 , 但都处理得相当妥当 。 刘裕因此视刘穆之为心腹 , 凡事都询其意见 。
公元407年 , 扬州刺史、录尚书事王谧去世 。 此时刘裕镇守丹徒 , 按资历应该由他入朝辅政 。 朝中的刘毅、孟昶等人不希望刘裕坐大 , 只想让他二选一 。 刘穆之力荐加以拒绝 , 认为晋朝经历动乱之后 , 天命已移 , 以刘裕的功勋和威望只能进而不能退 。 刘毅等人明显不服气 , 终会有一番争斗 。 扬州作为东晋的根本之地 , 绝不能由他人掌握 。 录尚书事掌握朝廷中枢 , 权柄一失就很难再拿回来 。 建议刘裕以议题重要为由 , 亲身入朝讨论 。 最终刘裕听从 , 顺利接任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一职 , 入掌朝政大权 。
公元412年 , 刘裕攻伐荆州刺史刘毅 , 诸葛长民留守建康 , 总摄后事 , 由刘穆之辅助 。 诸葛长民有小辫子在刘裕手里 , 怕秋后算账 , 当刘毅败亡后 , 更加不安意图作乱 。 诸葛长民问刘穆之:“人们都说太尉(刘裕)和我不和 , 为什么呀?” 刘穆之赶紧安抚道:“刘裕西征 , 将年老母亲和幼小弟弟都交托给将军 , 怎会不和呀!” 诸葛长民略感心安 。 刘裕闻讯迅速返回建康 , 诛杀了诸葛长民 。

闲话历史君南刘穆之,北崔浩,穆之死,刘裕顿失支柱,崔浩聪明反被聪明误
本文插图

割据势力分布图
此后刘裕多在外征战 , 总是让刘穆之留守建康 。 刘穆之总掌朝政 , 为刘裕保障后勤补给 , 凡事处理的都非常妥当 。 417年九月 , 刘裕灭亡后秦 , 占领关中 , 打算以关中作基地继续进行北伐 。 可是刘穆之突然病逝 , 刘裕怕后院失火 , 匆忙南返 。
留下十二岁的儿子刘义真 , 加上王修、王镇恶、沈田子等人辅佐 , 守卫长安 。 结果生内讧 , 沈田子杀王镇恶 , 王修杀沈田子 , 刘义真复杀王修 。 赫连勃勃趁机进攻汉中 , 刘义真单骑狼狈捡回一条命 。 就这样 , 长安转眼得而复失 , 刘裕继续北伐的大业戛然而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