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历史君南刘穆之,北崔浩,穆之死,刘裕顿失支柱,崔浩聪明反被聪明误( 二 )


刘穆之死时 , 黄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汉水上游的大片地区 , 都为刘裕所有 。 如果刘穆之多活几年 , 说不定刘裕就能实现天下一统了 。 大诗人陆游评价道:“萧相守关成汉业 , 穆之一死宋班师 。 赫连拓跋非难取 , 天意从来未易知 。 ” 连当了皇帝的刘裕也说:“穆之若果没有死 , 就会助我治理天下 。 可说是贤人去世了 , 国家危殆了 。 ”
三朝元老 , 多谋善断 , 算无遗策 , 却最终死于文字狱
崔浩(381年—450年) , 字伯渊 , 小字桃简 , 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故城县)人 。 崔浩出身北方高门士族的清河崔氏 , 祖上清一色的高官 。 父亲崔宏号称“冀州神童” , 结果崔浩比父亲更有才华 , 少好文学 , 博览经史 , 玄象阴阳 , 百家之言 , 无不涉及 。 一句话 , 出身好、聪明还努力 。
公元415年 , 北魏国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连年霜旱 , 发生粮荒 , 饿死了很多人 。 有大臣建议迁都 , 崔浩反对 。 其一贸然迁都 , 北方的柔然可能会趁虚而入 。 其二 , 鲜卑人南迁 , 极易水土不服 , 甚至有瘟疫风险 。 其三 , 坚持到明春 , 乳酪充足 , 如果再有一个好的夏收 , 足以接济来秋 。

闲话历史君南刘穆之,北崔浩,穆之死,刘裕顿失支柱,崔浩聪明反被聪明误
本文插图

北魏元帝拓跋嗣听了这一番高论 , 觉得很有道理 , 可又很不放心地问崔浩:“假如挨不到来秋 , 又如何是好?”崔浩献计说:“陛下可以把那些最穷的民户 , 下到各州去就食 , 如果来秋仍然庄稼歉收 , 就再想别的办法 。 但切切不可迁都!” 于是挑选了一批最穷困的民户 , 下到各州去就食 。 第二年秋天 , 收成很好 , 百姓富足 , 人心安定 。
刘裕进攻后秦 , 拓跋嗣问计于崔浩 。 崔浩认为后秦众叛亲离 , 刘裕乘此良机 , 兵精将勇 , 必然胜利在握 。 崔浩认为刘裕军事才能比慕容垂更强 , 慕容垂有父祖二世为君的资本 , 出生时便已尊贵 , 就如夜蛾赴火 , 稍加努力 , 便足立功 。 刘裕则出身寒微 , 没有一尺土地作为资本 , 没有一卒可供调用 , 剿灭桓玄 , 北擒慕容超 , 南摧卢循 , 功勋卓著 , 刘裕日后必定取代其主 。
刘裕一旦占据汉中 , 是否会威胁北魏呢? 崔浩认为秦地戎夷之人混杂并居 , 乃虎狼之国 , 秦人难制 , 就算是刘裕也不能在一两年间治理好 。 如果是派兵留守 , 根本就守不住 。 我们暂时可治戎束甲 , 息民守境 , 以待其归 。 秦地终当为我国所有 , 我们尽可坐而待之 。 事后的发展 , 果如崔浩所料 。
崔浩还曾经对当时的风流人物做了点评 , 王猛治国 , 是苻坚的管仲;慕容玄恭辅佐少主 , 是慕容暐的霍光;刘裕平定逆乱 , 是司马德宗的曹操 。
公元422年 , 过了两年皇帝瘾的刘裕去世 , 拓跋嗣趁机进攻刘宋 。 崔浩反对说:“刘裕刚死 , 党羽未离 , 我们兵临其境 , 他们必定齐心迎战 , 不如慢慢处置 , 等待敌方出现内讧 。 假如他们国中强臣争权 , 变难一定蜂起 , 我们再出征 , 就可不劳士卒 , 坐收淮北之地 。 ”
拓跋嗣不服气 , 责问崔浩说:“刘裕因姚兴死而灭其国 , 刘裕死了我讨伐他 , 怎么就不行呢?”崔浩坚持说:“姚兴死时 , 二子纷争 , 刘裕才讨伐他们 。 ” 拓跋嗣大怒 , 坚持南伐 。 在战略上是先攻城还是先抢地盘呢?崔浩认为南方人善于守城 , 苻坚攻打襄阳 , 经年不拔 。 一旦攻城 , 如果不能及时攻克 , 敌人便能徐徐严整而来 。 我军疲怠 , 抵挡敌人精锐 , 太危险了 。 不如分军略地 , 到淮河为限 。 滑台、虎牢孤立无援 , 必然会成为我们的掌中之物 。 结果北魏军先攻滑台 , 经久不拔 , 上表请求援军 。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征讨赫连昌 , 抵达统万城城下 。 赫连昌鼓噪而来 , 此时风雨突然从东南而来 , 沙尘暴虐 , 天地昏暗 , 宦官赵倪向拓跋焘进言 , 我军正向着风沙而敌人则背着风沙 , 天不助我 , 况且将士又十分饥渴 。 不如暂时先撤退 , 日后再图大举 。 崔浩叱责他说:“这是什么话!千里之外前来制胜 , 一日之中怎么能有变化呢?贼军现在和后方远离断绝 , 更适宜我军分队隐蔽出击 。 对付风的办法在于人的谋划 , 有什么规律可循呢!”于是拓跋焘重新部署 , 全力反攻 , 夏军终于撑不住 , 全军崩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