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不安:明治天皇晚年面临的三个难题( 二 )

困境与不安:明治天皇晚年面临的三个难题
韩国高宗明治天皇是一个对战争持审慎态度的人 , 这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和平主义者 , 而是他明白日本国力的极限 , 担心无节制的用兵会拖垮日本 。 比如日俄战争时 , 日本明明获得胜利 , 却最终和沙俄签署了获益不大的《朴茨茅斯和约》 , 之所以主动“吃亏” , 其实是因为日俄战争末期 , 日本国库已经捉襟见肘 , 再打下去必然导致社会崩溃 。 所以 , 明治天皇十分倚重伊藤博文 , 不仅在于后者忠心耿耿 , 同时也因为他善于利用外交手段为日本纾困 , 避免了耗费金钱 。困境与不安:明治天皇晚年面临的三个难题
《朴茨茅斯和约》签署现场面对韩国的反抗 , 日本于1905年12月设置韩国统监府 , 明治天皇派伊藤博文赴韩国担任统监 。 伊藤博文认为韩国有独特的历史与传统 , 韩国人也具备潜在力量 , 因此为了安抚当地人 , 应当维持其独立国家的形态 , 以降低对方的敌意 。 同时 , 在日本掌握实权的情况下 , 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样本推动韩国的内部改革 , 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手段 , 如日语教育和生活方式的同化 , 消除韩国人的自我认同 , 最终将韩国“日本化” , 实现日本的殖民计划 。困境与不安:明治天皇晚年面临的三个难题
韩国派往海牙的特使然而 , 韩国人民对于伊藤博文的计划强烈抵触 。 1907年6月 , 韩国高宗皇帝秘密派遣使者出国求援 , 使者想在荷兰海牙召开的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上大声疾呼 , 控诉日本的野蛮殖民行为 , 但在日本阻挠下没有成功 。 此事传回日本 , 伊藤博文大为恼怒 , 强迫高宗退位 , 并解散了韩国军队 , 此举激起韩国更大的反抗 。困境与不安:明治天皇晚年面临的三个难题
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为了压制韩国的反抗浪潮 , 明治天皇和伊藤博文商量对策 , 他们企图用培养亲日势力的方法 , 更加隐蔽地获得对韩国的控制权 。 于是 , 在韩国统监伊藤博文的指示下 , 韩国皇太子李垠1907年开始赴日留学 。 让韩国皇太子接受日本教育 , 此举有两个目的:第一 , 将韩国皇太子作为人质留在日本 , 让韩国国内的反抗势力投鼠忌器 。第二 , 用高规格待遇笼络韩国皇太子 , 使其自觉成为亲日势力 , 将来即位后成为日本利益在韩国的最大代表 。为了实现既定目标 , 日本给李垠的待遇标准设定的十分高 , 跟日本皇太子嘉仁亲王的待遇不分伯仲 。 为了拉拢李垠 , 明治天皇频频向这位韩国皇太子赠送礼物 , 以示关心和照顾 。困境与不安:明治天皇晚年面临的三个难题
图右为韩国皇太子李垠然而就在李垠“日本化”的过程中 , 伊藤博文遭到韩国义士安重根刺杀 , 日本国内的激进情绪爆发 , 李垠受到了多方敌视 , 明治天皇无法继续公开袒护李垠 , 只能放任事态发展 。 至此 , 想要通过李垠充当“亲日傀儡”来殖民韩国的计划宣布破产 。 其实 , 对明治天皇来说 , 在培养李垠这件事上 , 他还有个私心 , 就是用韩国皇太子当练手对象 , 寻觅一种让继承人和国君之间和睦相处的方法 , 他最终的目标是培养自己的皇太子嘉仁亲王 , 使后者成为合格的日本天皇 。第三个难题:继承人嘉仁亲王的培养明治天皇担忧的第三个难题 , 就是继承人皇太子嘉仁亲王的教育问题 。 从各方面的资料看 , 嘉仁亲王(大正天皇)在年轻时 , 始终没有认识到身为天皇应该具备的能力和态度 。 少年时期的嘉仁亲王身体孱弱 , 但性格暴躁 , 动辄惩罚宫人 , 然而 , 明治天皇却对嘉仁亲王抱有过大的期望 , 希望儿子能够成为手段高明、思维缜密的统治者 , 现实与期望的反差 , 使得明治天皇对嘉仁亲王的教育过程并不顺利 。困境与不安:明治天皇晚年面临的三个难题
儿童时的嘉仁亲王首先 , 嘉仁亲王恐惧父亲 。明治天皇十分担心嘉仁亲王的健康 , 希望跟儿子的亲情交流多一点 , 但嘉仁亲王随着年龄渐长 , 却对父亲十分畏惧 。 当天皇在表御座所时 , 接见了其他人后 , 嘉仁亲王作为皇太子 , 可以不必请示 , 直接前往觐见父亲 , 但他却总是命令皇宫内的侍从去请示 , 询问是否能够觐见 。 嘉仁亲王唯唯诺诺的行为 , 被管理皇宫事务的官员视为畏惧心理 , 并担心他因为总是恐惧父亲 , 从而无法形成天皇的威严 。困境与不安:明治天皇晚年面临的三个难题
描绘嘉仁亲王的浮世绘其次 , 嘉仁亲王身体孱弱 , 性格暴戾 。嘉仁亲王另外的一个大问题 , 就是身体孱弱 , 但性格暴戾 。 嘉仁亲王小时候得过脑膜炎 , 并留有后遗症 , 长大后精神状态不稳(执政末期被诊断出精神问题 , 遂由裕仁亲王摄政) 。 日本宫内记录显示 , 他经常骑马在宫内疾驰 , 还喜欢用马鞭责罚侍从 , 以至于人际关系不佳 , 这使得人们对其未来多有担忧 。困境与不安:明治天皇晚年面临的三个难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