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不了世界级大师的根本原因是教育太功利
本文来源思想网 , 作者周国平 。
现在许多人在谈教育的理念、大学的理念 , 在我看来 , 这个理念就是人文精神 。 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 , 它决定了教育的使命、目标和标准 , 没有人文精神 , 教育就没有灵魂 , 就是徒有其表的教育 。 当今教育的种种问题 , 归结为一点 , 实际上就是人文精神的失落 。什么是人文精神呢?我理解的人文精神 , 简单地说 , 就是“以人为本” 。 也就是说 , 要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 要尊重人的价值 。 那么 , 人身上到底有哪些价值是最宝贵的 , 是人文精神所尊重的 , 因而是教育应该促进它们实现的呢?我认为人身上有三样东西是最宝贵的 。第一个是生命 ,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宝贵的 , 没有生命其他一切都谈不上 。第二个是头脑 , 人是有理性能力的 , 有智力活动的 。第三是灵魂 , 人是有精神需要、精神追求、精神生活的 。所以 , 与这三样东西相对应 , 为了实现这三样最宝贵的东西的价值 , 我们就有相应的教育项目 。 现在与生命相应的教育是体育 , 我认为范围狭小了一点 , 应该扩大 , 成为生命教育 。 针对头脑的教育 , 我们有智育 , 就是智力教育 , 这个词很准确 , 但我们现在的做法有问题 , 我下面再讲 。
相对于灵魂来说 , 我们有德育 , 就是道德教育 , 我觉得还不够 , 应该加上美育 , 也就是审美教育 。 德育和美育都是灵魂教育 , 如果说德育的目标是灵魂的高贵 , 那么美育的目标是灵魂的丰富 。因此 , 我认为在学校里应该有这样四种教育 , 就是生命教育、智力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生命教育:实现生命的价值首先谈一下生命教育 。 生命教育包括体育 , 但体育只是生命教育的一个部分 。 体育就是身体教育 , 以健康的身体为目标 。 如果一个人只是身体健康 , 体格强壮 , 却不懂得热爱生命 , 尊重生命 , 享受生命 , 健康有什么意义?所以 , 我主张把体育扩展为生命教育 , 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对生命的尊重 。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 , 我想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 人只有一次生命 , 这个生命是他一生中所有其他价值的基础 。 一个人只有热爱生命 , 对生活充满兴趣 , 才有可能感到幸福 。 那种生命力乏弱的人 , 心如死灰的人 , 是不会有什么事情能让他开心的 。那么 , 怎样才算尊重生命呢?我想 , 一个是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 现在学校里屡屡发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自杀的事件 , 当然这里面有社会的原因 , 包括现行教育体制的问题、应试教育的压力、生存的压力 , 等等 , 但也有学生自己的原因 , 就是把生命看得太轻 , 一时想不开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尊重生命还包括应该享受生命 , 上帝给了你唯一的一次生命 , 干吗不享受啊!从某种意义上说 , 享乐主义是正确的 , 活着时不行乐 , 以后就再没有机会了 。 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欲望都不是罪过 , 禁欲主义是完全违背人性的 。 有健康的生命本能 , 能够感受到生命的乐趣 , 这是人生的强大动力 。 所以说我不反对及时行乐 , 关键是行怎样的乐 。 另外 , 尊重自己的生命 , 最重要的是要有对自己的生命的责任心 , 有意义地度过一生 。所以 , 我觉得 , 在学校里开展生命教育 , 把生命教育作为最基本的人生观教育 , 不但很有必要 , 而且十分迫切 。 如果学校里培养出的人不爱生命 , 没有人性 , 无疑是教育的最大失败 。 教育的第一个目标 , 应该是使学生成为热爱人生的人 , 同时也是善良的人 。 生命教育基本内容应该是引导学生善待自己的生命 , 由此推己及人 , 善待一切生命 。 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 , 就是生命教育 。智力教育:实现头脑的价值第二点是智力教育 。 智育的目标是实现头脑的价值 。 现在对智育流行一种狭隘的理解 , 就是把它仅仅理解为知识的灌输 , 甚至归结为考试的分数、职业的技能 。 头脑的真正价值不在这里 , 你这样做只是把宝贵的头脑当成了一个容器、一个工具 。智育的真正目标应该是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健康成长 , 鼓励和培养他们对智力生活的爱好 , 使他们懂得享受智力生活的快乐 。在人的智力品质中 , 第一重要的品质是好奇心 。 人类所有智力活动的形式 , 比如哲学、科学 , 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 。 好奇心是天生的 , 每个人在智力成长的一定阶段上都会显现出来 , 实际上是一个人的理性觉醒的征兆 。你们为人父母之后 , 留意一下 , 肯定有一段时间孩子会提大量的问题 。 现在大人对待孩子这样的提问一般是三种态度:一种是置之不理 , 一种是顶回去 , 还有一种是自以为聪明地给孩子一个简单的回答 。 这些做法都很粗暴 , 其实所有的哲学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 , 对待孩子这种提问的最好办法就是鼓励孩子继续想 。好奇心是非常可贵的 , 但也很容易被扼杀和磨灭掉 。 在我看来 , 好奇心有两个最大的敌人 。 一个是习惯 , 往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 对一些事物见多了 , 习以为常了 , 就自以为懂了 , 其实哪里是懂了 , 不过是麻木了罢了!好奇心还有一个更大的敌人 , 就是功利心 。 我觉得我们的教育就有这样一个问题 , 就是实用性 , 无论对什么事物 , 首先就问有没有用 。我看过一个笑话 , 我觉得编得很有意思 。在一个国际夏令营里 , 老师让孩子们讨论一个问题 , 题目是“世界粮食匮乏问题” , 孩子们都不明白这个题目 , 但原因不同 。美国孩子问:“什么是世界?”——他太狂了 , 美国就是一切 , 不知道美国之外有世界 。非洲孩子问:“什么是粮食?”——他太穷了 , 没有见过粮食 。欧洲孩子问:“什么是匮乏?”——他太富了 , 不知道有匮乏这种事 。中国孩子问什么呢?他问:“什么是问题?”——这是讽刺中国孩子没有好奇心 , 我觉得基本上符合事实 。杜威说 , 兴趣是一个人的能力的可靠征兆 。 事实也是这样 , 你做什么事情特别感兴趣 , 那你肯定在这个方面是有天赋的 。 学习有没有成效 , 关键是看有没有兴趣 。 一个人在学习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 , 精神处在一个非常快乐的状态 , 他是在真正享受 。 享受什么?就是享受智力活动本身的快乐 。 在这个时候 , 心智的运用本身就是快乐 , 就成了最大的快乐源泉 。智力品质的另一个要素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 所谓独立思考的能力 , 就是对于任何理论、说法 , 你都要追问它的根据 , 在弄清它有无根据之前 , 你要存疑 。 笛卡儿所说的怀疑一切 , 意思就是对未经独立思考过的一切要存疑 , 这其实是思想者的必备品质 。 具体到教育上 , 我认为就是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 第一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 第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自主学习是一切有成就的人的共同特点 , 他们都必定是具备这个能力的 。我相信 , 各个领域里的杰出人物都是这样的 , 他们的成才史都是向教育争自由的历史 。 作为一个学生 , 你无法改变现行的教育体制 , 但是如果你足够优秀 , 你就完全不必跟着这个体制走 , 你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对它的独立性 。在我看来 , 一切教育归根到底都是自我教育 , 一切学习归根到底都是自学 。 我很赞成一句话:“学习就是学会学习 。 你学会了学习 , 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 这是一笔终生财富 , 一辈子受用不尽 。 有成就的人都是终身自学者 , 不需要老师 , 永远在自学 。 ”关于智育 , 我还想强调一点 , 就是智力生活的非功利性 。 爱因斯坦说:欧洲的伟大传统是为了知识自身的价值尊重知识 。 我们可以看到 , 这个传统从古希腊就开始了 。 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 , 为此举行百牛宴 , 杀了一百头牛来庆祝 。 在当时 , 发现了这个原理有什么用啊? 任何物质上的好处都不可能有 , 他感觉到的完全是智力活动得到胜利的巨大喜悦 。很多人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我觉得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太实用 , 什么东西都要问有没有用 , 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大弱点 。 如果一个民族尊重精神本身的价值 , 纯粹出于兴趣从事精神事业的人越多 , 那个民族就会成为肥沃的土壤 , 最容易出大师 。所以 , 我认为 , 我们应该改变我们文化的实用性品格 , 形成一种全民族尊重精神价值的氛围 , 那样才会有希望 。总之 , 智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好奇心、纯粹的兴趣和非功利的探索精神 , 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享受智性快乐的能力 , 这是智力教育的本义 , 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 当然更不仅仅是培养职业技能 。灵魂教育:实现灵魂的价值灵魂与头脑是有区别的 , 套用柏拉图对于知、情、意的分类 , 可以说头脑是知 , 也就是理性;灵魂是情和意 , 也就是情感和意志 。 情感是审美性质的 , 意志是道德性质的 , 与此相应 , 灵魂的教育可以相对地区分为美育和德育 。美育的目标是造就丰富的灵魂 , 使人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内心生活 , 德育的目标是造就高贵的灵魂 , 使人有崇高的精神追求 , 二者合起来 , 灵魂教育的目标就是心灵的健康生长 , 实现灵魂的价值 。谈到美育 , 现在许多家长好像很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 , 给孩子报各种班 , 学各种技能 , 弹钢琴呀 , 画画呀 , 但出发点极其功利 , 无非是为了孩子将来多一条路可走 。 这是很糟糕的 , 违背了美育的本义 , 结果只能是败坏孩子对艺术的感觉 。艺术是最自由、最没有功利性的精神活动 , 掺杂进功利的考虑 , 就不是艺术了 。 美育也决不限于学一点吹拉弹唱或者画画的技能 , 它的范围广泛得多 , 凡是能陶冶性情、丰富心灵的活动都是审美教育 。 美育是对灵魂的教育 , 对心灵的教育 , 它的目标是灵魂的丰富 , 是体验美和爱的能力 。那么 , 怎样才能使灵魂丰富呢?欣赏艺术 , 欣赏大自然 , 情感的经历和体验 , 这些都很重要 。 除此之外 , 我提两点一般性的建议 。一个是要养成过内心生活的习惯 。 我们平时总是在和别人一起聊天、谈话、办事 , 但是人应该留一点时间给自己 , 和自己的灵魂在一起 。 静下来 , 想一想人生的问题 , 想一想自己的生活状况 , 想一想所经历的人和事 。 我承认交往是一种能力 , 但独处是一种更重要的能力 , 缺乏这种能力是更大的缺陷 。 一个人不喜欢自己 , 和自己在一起就难受 , 这样的人肯定是没有内涵的 , 他对别人也不会有多大益处 , 他到别人那里去对别人只是一种打扰 。另一个建议是读书 。 不能光读专业书 , 还要读一些与专业无关的书 , 罗素所说的“无用的书” 。 文科有很好的条件 , 因为“有用的书”与“无用的书”是统一的 。 一定要读好书 。 当你读了古希腊以来的哲学人文经典 , 你会发现这是莫大的享受 , 如果没有读 , 你是蒙受了多大的损失?可是正因为没有读 , 你还不知道自己蒙受了这么大的损失 。
推荐阅读
- 从海外引种到中国的果蔬类植物
- 我在美国治痛风——颠覆全部中国概念
- 光刻机,中国能造吗?
- “签证禁令”下的中国赴美留学生:担心随时被驱逐
- 中国日报网|中建二局一公司蒙城皖新项目开展“关心儿童,阳光成长”活动
- 特朗普想借G7峰会搞“小圈子”针对中国 不得人心
- 中国新闻网|“00后”励志女孩陈雨欣:愿“一条腿也能走遍天下”
- 为什么不赞成“赤字货币化”,中国和美日不同
-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需要感谢一个国家
- 美大豆出口协会中国首代:中企已购入美国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