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寒武纪的“高处不胜寒”


互联网寒武纪的“高处不胜寒”
本文插图

文|第七笔画
来源|博望财经
在中国人工智能领域 , 寒武纪称不上是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公司 , 已经上市的虹软科技 , 正在筹划港股上市的旷视科技 , 以及安防巨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均不逊于寒武纪 。
寒武纪也不是唯一一个计划登陆科创板的AI企业 , 云从科技、云知声、优必选都在积极申请科创板上市 。
在赚钱能力上 , 寒武纪2019年营收是4.4亿元 , 不及商汤科技同年营收的十分之一 。
读到这里 , 可能有读者会问:既然寒武纪没什么特别 , 《博望财经》为什么还要专门做一期选题?
评价一家企业的价值不只要看它所创造的经济价值 , 还要看所创造的商业模式的价值;不只要看它现在所处的位置 , 还要看它未来可能处于的位置 。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 , 寒武纪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且有趣的商业案例 。
01
新的可能
首先 , 寒武纪验证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不依赖烧钱抢夺市场 , 凭借强大的技术或者产品实力 , 仅依赖大客户或者少量客户 , 同样可以存活、壮大 。
初创科技企业或者互联网公司在与同行竞争、谋求发展的时候 , 往往会陷入惯性思维 , 即通过烧钱的方式(免费、补贴)提高市场占有率(客户数量) , 将大多数竞品熬死后 , 再通过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价格 , 来提高营收 。
百团大战、共享单车、经历了付费——免费——付费的纷享销客 , 以及最近提出付费的蜂巢走的都是这种路线 。 其背后的竞争 , 并不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 , 而是资本厚度的竞争 。
这种大量烧钱铺市场的模式确实能让一家公司迅速崛起 , 但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 , 它让一些本来拥有优质产品、技术或服务 , 但没有融到巨额资金的创业者不敢参与竞争 , 因为在过往的思维里能不能挤上牌桌是你能烧多少钱拿下多少市场决定的 , 最后只能寻求收购 , 或者倒闭 , 进而加重巨头垄断的格局 。
另一方面 , 这种模式非常容易降低客户体验、伤害客户 。 把Uber挤出中国后 , 缩减司机补贴、提高乘车费用的滴滴 , 以及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的丰巢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
而寒武纪至今成立有四年 , 市场占有率不值一提 , 客户寥寥无几 ,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它成为AI独角兽 。
互联网寒武纪的“高处不胜寒”
本文插图

2017年和2018年 , 寒武纪的营收主要来自与华为的合作 , 分别为0.077亿元和1.14亿元 , 占总营收比为98.33%、99.66% 。 合作内容是上图中寒武纪主营业务的第一项 , 终端智能处理器IP 。
2019年 , 因为华为开始使用自己研发的达芬奇架构NPU , 无意与寒武纪续签合同 , 业内许多人士开始唱衰寒武纪 , 认为寒武纪没有了华为这条大腿 , 业绩将大幅下滑 。 然而 , 寒武纪却找到了新的大客户——珠海横琴项目和西安沣东项目 。
2019年4月25日 , 中科院计算机所与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达成合作 , 帮其建设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项目 。 横琴项目一共有三期 。 一期 , 寒武纪主要负责为中科曙光的服务器提供算力;二期 , 寒武纪直接负责承建 , 预计将给寒武纪带来2亿元的“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收入 。 三期 , 将在2022年进行 。
2019年6月26日 , 寒武纪又与西安市政府达成合作 , 负责西咸新区沣东人工智能计算创新中心的项目 , 建立西北地区首个“AI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 。
珠海横琴项目和西安沣东项目为寒武纪创造了超过3亿的营收 。
依靠华为、珠海横琴项目和西安沛东项目 , 在国内AI行业融资比例大幅下降 , 哀鸿遍野的大环境下 , 寒武纪不但没有掉队 , 还成为了国内AI头部玩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