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学大厦的坍塌》之:洋务运动

一、开头真难一件新生事物欲在衰老的国度立足 , 十分困难 , 更别说还要发展 。 即便如今 , 连刚入学的幼儿园孩童都会说:我们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云云 。事实上 , 幼儿园孩童无辜躺枪 。 他们所表达的自信和自豪 , 正是并非生而知之的孔孟之道在古老国度中积习成俗的普遍现象 。教育精髓若此 , 所有人从识字时起 , 就在无数个历史悠久的老例中一直寻规、修补、循环 , 而绝不敢于主动放手求新;除非被逼上绝途 , 才想起要回头 。由此可见 , 在文明古国搞变革之艰难 。 故而在此奉劝诸君:还请少骂150年前的奕訢、慈禧、曾国藩、李鸿章之流;如果是已经拥有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地位的所谓人上人 , 你愿意主动接受新概念、搞改革么?答案能够确定:对照如今养藏獒、晒貂皮、怀抱哈儿巴的成功人士;看看他们的言论和姿势 , 你或许就能体会到奕訢、慈禧、曾国藩、李鸿章的不凡 , 似也并不乏韦广郑的风度 。闲言少叙 。 与洋务派对立的清廷顽固派 , 他们有自己截然不同的观点;不但认为中国不贫弱、不落后 , 并且还宣称:大清统治 , 法度纪纲灿然大备 , 岂特远过宋元与明 , 直将驾汉唐而上之 。这是江淮盐运使方溶颐反对开展洋务救国的折奏;方大人的牛皮 , 简直要吹到银河系之外的宇宙空间里去 。 清廷变革或不变革 , 发展或不发展;既便饿殍遍野 , 反正绝不至于让盐运使方大人吃没盐的淡菜 。可见 , 当时顽固派的观点与言论 , 已到愚不可及的地步 。 他们对世界格局和国情时势浑然不知 。 幸亏还不懂宇宙结构 , 不然会弄个余周珍礼出来也未可知 。二、两派争锋:天文算学馆洋务运动时期 , 两派争论一直未停 。 最激烈的一次 , 是关于设立天文算学馆的争论 。 奕訢等人的思想和意识 , 还算开明进步 。奕訢主持在同文馆内添设天文算学馆的宗旨 , 就是想把它做为引进、研究西方科学文化与科学技术的一个窗口 。不料 , 奕訢等人的主张 , 得到顽固派极力反对和阻挠;说什么:科甲正途 , 是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 , 何必习为机巧 , 专明制造轮船、枪炮之理?并且 , 顽固派还上奏道:立国之道 , 尚礼仪而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 在人心而不在技艺云云 。现在看来 , 所谓天文算学馆 , 就是如今学院的理工科班 。 奕訢们有什么错?这是划时代的文化革新与学术进步 。 其伟大意义 , 并不亚于后来的民元革命与五四运动 。 更可见 , 当时的顽固派 , 简直到了愚昧无知、不可理喻的境地 。对此 , 洋务派给予强烈的反击和批驳 。 虽然取得名义上的胜利 , 但到天文算学馆报名应试的学子 , 却寥寥无几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 由于中国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 社会恶习厚重难改;慈禧太后又在两派之间大玩政治手腕、施行平衡之术;故而 , 使洋务派对新颖思想的推广 , 十分艰难 。 李鸿章因此曾一再感叹 。李鸿章和他的老师曾国藩 , 虽然一生极力推崇宋明理学 , 但他们并不是墨守成规、盲目乐观的腐朽老顽固;两人颇具忧患意识 。 他们虽以国学的教条修身养性、处世低调 , 但处事却十分积极、拼搏、奋进;颇具道家无为而无所不为的风格 。洋务运动初期 , 曾国藩逝世 。 但他的操行言论 , 对洋务派领袖包括皇家权要人物在内的一些主要人物 , 都有着深厚、深刻的感染与影响 。因此可以说:为晚清政局和当时中国社会带来一时辉煌的洋务运动 , 正是道家思想光辉中积极有益一面的发扬与展现 。下面的论述将逐步溯源求本 , 追索洋务派思想诞生的文化渊源 。三、艰难实践 , 艰苦创业洋务运动初期 , 洋务派的实践思想概而论之就是:发展新式的近代军事工业 , 实现他们的强国之梦 。奕訢在奏折中说:治国之道在于自强 , 自强方能外强;观今日之世界局势 , 自强之要在于强兵 , 强兵须先利器云云 。李鸿章在奏折里也说:自强之道 , 莫如习外国利器;习外国利器 , 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 , 则或专设一科取士 , 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 , 则业可成、艺可精 , 而才亦可集云云 。李鸿章对科技的认识 , 比奕訢更为深刻 。 所谓制器之器 , 就是先进的机器设备 。 他继续强调:欲觅制器之器 , 更须建立教授技艺的机构 , 培养自己的制器之人 。 其之所谓制器之器 , 亦并非独指制造枪炮的军事设备 , 而还包含有开发、制造民用产品和民用商品的机械设备 。奕訢和李鸿章等人的见解和方针 , 相对大清当时国情而言十分客观 , 也是当下必须解决的要务 。 他们的思想 , 为洋务派初期的强国政策定下基调 。1861年 , 以曾国藩倡办的安庆内军械所为开端 , 中国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 由此掀起展开 。 除此之外 , 洋务派巨头兴办的军事工业还有如下几个:其一 ,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也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沪局 。 沪局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 , 主要制造枪炮弹药等军火 。 供应南北洋各军队 。其二 , 李鸿章在南京创办的金陵机器局 , 也称江宁机器局;简称宁局 。 宁局主要制造大炮、子弹及火药;主要供应李鸿章的淮系各军队 。 李鸿章上调直隶总督之后 , 宁局由湘系接管 。其三 , 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 , 又称马尾船政局;简称闽局 。 闽局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船舶修造厂 。 主要生产、制造、维修民用船只和军用舰船 。其四 , 在奕訢的支持下 , 崇厚在天津创办的天津机器局 , 又称天津军火机器局;简称津局 。 崇厚是清廷专管通商的大臣 。 津局后来由李鸿章接管 , 主要生产子弹火药 , 是北方最大的兵工厂 。其五、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湖北枪炮厂 , 亦即近代著名的汉阳兵工厂 。 该厂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后 , 由洋务派新秀张之洞与德国军火商共同创建 , 设备技术先进 , 规模较大;经营自给、自主 。 主要生产枪炮弹药 。中国近代军队 , 主要依靠装备汉阳造 , 从而完成国内各个时期的军事使命 。唐都浪子《近代国学大厦的坍塌》之:洋务运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