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来时提心在口,走时魂牵梦萦 甘肃援鄂医疗队的武汉情缘( 二 )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 , 防疫物资源源不断送来 , 不仅是我们支援武汉 , 全国人民也在支援我们 。 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不怕危险、不要求回报地奉献 , 是我们能圆满完成支援救治任务的重要因素之一 , 也是全国能迅速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的重要原因 。 虎维东说 。
武汉人民的坚韧顽强 , 也在虎维东心中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
有位69岁的男性新冠肺炎患者 , 双肺广泛病变 , 呼吸衰竭 , 咳嗽剧烈 , 面部发紫 , 一进病区就是重症患者 。 虎维东和医护人员评估了病情 , 制定了医疗方案 。 然而 , 患者第二天病情非但没有好转 , 呼吸衰竭反而加重 。 我们再次全面评估病情 , 调整治疗方案 。 几小时后 , 患者症状逐渐缓解 , 然后病情一天比一天好 。 虎维东说 。
刚入院时 , 由于呼吸困难 , 患者一句流畅的话也说不出来 , 但是从表情和言辞看 , 他紧张不安 , 也很恐惧 。 虎维东说 , 他反复告诉我们 , ‘我不怕死 , 我只有一个女儿 , 我很爱女儿 , 很爱自己的家 , 我要为自己家人活下来 。 ’
对家人的牵挂 , 成为很多患者与病魔斗争的铠甲 。 正是这种生存的勇气 , 鼓励着他们积极配合治疗 , 直到最终治愈出院 , 与家人团聚 。 虎维东说 , 每一天 , 我们在感动着别人 , 也被别人感动 。
守护英雄之城
4月29日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原副院长刘晓菊被全国妇联宣传部、国家卫健委直属机关党委授予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先锋称号 。
此刻 , 金城兰州 , 春和景明 。 刘晓菊坐在办公室窗台边 , 呼吸着新鲜空气 。 桌上一摞纪念证书 , 写着送给每位援助湖北医护人员的感谢语 , 落款是武汉市中心医院 。
时针拨回2月21日 。 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 , 迎来了甘肃省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 , 这是各批甘肃医疗队中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共172人 。
57岁的刘晓菊任领队 。 她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 , 曾获得行业最高奖全国优秀呼吸医师荣誉 , 是甘肃省呼吸病学权威专家 。
2月25日 , 刘晓菊带领的医疗队 , 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两个呼吸病区 。 这两个病区共有80张床 , 接管时就有64名患者 。 患者大部分60岁以上 , 其中有4名已90多岁 。 此外 , 不少患者还同时伴有心衰、肾衰、高血压、糖尿病、皮肤溃烂、帕金森以及恶性肿瘤晚期等基础病 , 严重影响着对新冠肺炎的治疗 。
3月1日上午 , 刘晓菊在约定时间 , 来到后湖院区11楼医生办公室 , 准备与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科主任卢扬交流重症患者救治经验 。
没想到 , 这场谈话因为一位医生的病故取消了——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江学庆 , 因抗疫感染新冠肺炎离世 。
刘晓菊至今记得自己从卢扬口中得知噩耗时的场景 。 卢扬突然扭过头 , 强忍着眼泪抽泣 。 几乎所有医护人员都不说话了 。
当时的形势 , 容不得刘晓菊过多伤感 。 她当时所负责的 , 是80多位合并症多发的高龄患者 。
一次查房时 , 刘晓菊发现一位患者的左足拇指红肿发紫 。 经查 , 这是糖尿病足 。
你怎么不说呢?刘晓菊问 。
这个病你们不用管 , 你们只治疗新冠肺炎就好 , 我想赶快离开隔离病房 。 患者说 。
糖尿病基础病会增加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 , 要同时治啊 。 刘晓菊说 。 在为患者治疗新冠肺炎时 , 医护人员兼顾血糖控制 , 几天之后 , 左足拇指局部病灶逐渐缩小 。 新冠肺炎痊愈出院那天 , 患者脚趾的症状也明显改善 。
没有治愈的人 , 想尽快离开隔离病房;有的人治愈了 , 却无法离开 。
病区有一对母子 , 母亲已经治愈 , 却迟迟不能出院 , 原因是肾移植术后的儿子核酸持续阳性 。 刘晓菊说 , 这位母亲80多岁 , 其他家属都在隔离 , 如果出了院 , 就没人照看 , 她只能等着和儿子一起回家 。
刘晓菊说 , 武汉之所以被称为英雄之城 , 是因为千千万万个有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平凡人 , 皆为举国抗疫奉献小我 。
接送医护人员的公交车司机 , 无论医护人员凌晨几点下班 , 他们都会提前守候在楼下 。 在武汉市开牛肉面店的甘肃老乡 , 得知甘肃医疗队驰援武汉 , 主动给医疗队做牛肉面……
家国天下
驰援武汉的路上 , 几乎每个队员都有一个想法 , 那就是 , 会不会在武汉失去生命?32岁的甘肃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郭龙飞说 。
郭龙飞回忆 , 在甘肃医疗队到来前 , 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已全员上阵 。
难能可贵的是 , 全院没人说过一句抱怨的话 , 没有一句轻言放弃的话 。 郭龙飞说 , 可以看出来 , 他们孤军奋战多日 , 已经很疲乏 , 但眼神里始终透着坚定 。
抗疫期间 , 郭龙飞在后湖院区隔离病区连续奋战了50多天 , 负责普通和重症患者抢救 。
最初支援人员和防护装备紧张 , 他一天要在病区待上8个多小时 , 加上穿脱防护服的时间 , 累计有10个小时 。 嗓子常常渴得冒烟 , 他只好在进病区前喝点水 , 并穿上尿不湿 。
有一次 , 郭龙飞在病房救治时 , 一个患者说嗓子痒 , 郭龙飞拿起手电筒检查 , 就在靠近探照时 , 患者突然咳嗽 。 虽然事后确认没有感染 , 但郭龙飞每每想起来 , 都心有余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