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县贵州沿河:攻克“最后的贫困”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吕慎
渝鄂湘黔四省市交界的武陵山脉 , 绵延千里 。 据考证 , 这里就是晋代文豪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艺术原型 。 但贫困也曾困扰着这里 , 武陵山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 党的十八大以来 , 桃花源中的贫困县相继脱贫摘帽 , 目前只剩下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 面对等不了、慢不得、输不起的脱贫攻坚形势 , 贵州省、铜仁市和沿河县三级正在发起歼灭战 , 攻克桃花源中的最后贫困 。
梵净山下的产业革命
【沿河县贵州沿河:攻克“最后的贫困”】梵净山中藏珍宝 , 蘑菇石下种蘑菇 。 珍宝就是动植物资源 , 蘑菇就是铜仁迅猛发展的食用菌产业 。 蹲在大田边上查看木耳长势的贵州梵天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兵 , 自豪地讲述着沿河县马脑村黑木耳基地的来历 。 我在全国很多地方都种过食用菌 , 要说自然条件沿河县数得上最好 。 溶洞的泉水、山谷的气候、繁茂的植被、优质的空气 , 都让搞了30年食用菌产业的刘兵着迷 , 他说:从立项到建设 , 短短三个月 , 不仅基地初具规模 , 日产6万棒的智能菌棒加工厂也即将投产 。 站在一旁的官舟镇副镇长杜尚会跟着说:省里布置90天歼灭战 , 我们必须70天内干完 。 为了不误农时 , 4月初 , 全镇干部都来往地里背菌棒 , 50多万棒 , 干了10天 , 那情景真跟打仗似的 。
以前 , 沿河县守着仙山受穷 , 就是缺乏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绿色产业 。 近年来 , 贵州省来了一场深刻的农村产业革命 , 在保证贫困群众最先受益的基础上 ,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高附加值品种 , 把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利益联结等八要素贯穿农村农业发展 , 这场革命也让沿河县这片绿水青山中绿色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
五年来 , 沿河县共投入超过6.8亿元发展生态茶、生态果蔬、生态畜牧、生态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 。 累计种植茶园14.03万亩、蔬菜30万亩、精品水果14.50万亩、中药材4.92万亩 。 去年到今年 , 又新添了食用菌这一脱贫歼灭战的新武器 , 一年多就种了近4000万棒 。 据统计 , 2020年该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1728万元 , 实施多项生态农业项目 , 带动贫困户2.19万户6.45万人实现增收 。
牢牢抓住利益联结机制 , 保障贫困群众优先受益 , 这是沿河县在进行农村产业革命的主线 , 他们先后实施了721811等利益联结模式 , 70%~80%的项目收益都用在扶贫援助岗位 。 今年又带动贫困户35320户增收 , 实现了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覆盖的目标 。
长江水 , 乌江情
贵州梵天菌业的刘兵还有一个身份:江苏盐城爱菲尔菌菇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人 。 他蹲在地头像个农民 , 站起来说话马上听得出来是位有情怀的企业家 。 从规划到种植 , 从装备制造到品牌销售 , 刘兵的企业是全国食用菌全产业链的头部企业之一 。 之所以放下江苏的生意 , 来铜仁、来沿河 , 是感到不能辜负老区群众的厚望和这么好的生态环境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脱贫攻坚是国家大事 , 我能参与其中无比光荣 。
像刘兵这样把汗水洒在乌江边上的江苏干部和企业家还有许许多多 , 江苏省、苏州市 , 特别是张家港市给我们送来的宝贝太多了!沿河县委副书记宋选文动情地说 , 江苏扶贫工作队在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五个方面全面提升了沿河县的发展能力和信心 。 沿河县还先后选派数百名年轻干部赴张家港市挂职学习 , 先进地区的榜样使沿河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 , 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提升 。
2018年以来 , 苏州市、张家港市共投入帮扶资金11665.15万元 , 实施130个项目 , 今年苏州市和张家港市帮扶资金达到2.46亿元 , 实施项目73个 , 如期开工率达100% 。 在张家港市善港村结对帮扶的中界镇高峰村 , 长期派驻15名技术干部发展扶贫产业项目 , 成立苏黔农业公司 。 沿河县依托工作队帮扶发展的现代农业种植园、生态养殖产业园和生态茶叶公园等项目 , 建设沿河县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 , 组织其他贫困村观摩学习 。 仅高峰村驻村工作队选择的15名村民 , 分别学习掌握了草莓、网纹蜜瓜、生态蔬菜、限根葡萄、无花果、水蜜桃、美国金瓜、茶叶加工、鹌鹑养殖、发酵床养猪等种植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