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君嬴政采用李斯之计:贿赂有势力的,不接受便斩杀,几年后兼并天下


公元前237年 , 也就是嬴政亲政的第二年 , 秦国在解决“成橋之乱”和“嫪毐之乱”后 , 其势力愈加强大 , 各国的客卿也纷纷涌入秦国 , 希望可以实现自己参与政事、加官进爵的梦想 。
这些新进秦国的客卿 , 慢慢的在秦国之中形成了一股新锐势力 , 隐隐约约的开始威胁到了秦国宗室大臣的权势 。

千古君嬴政采用李斯之计:贿赂有势力的,不接受便斩杀,几年后兼并天下
本文插图

当时秦国大臣分两派 , 一派是这些从各国涌入 , 望实现抱负的客卿;另一派则是秦国宗室的臣子 , 这两派因政治思想不同 , 经常有矛盾发生 。
这些无所事事 , 养尊处优的宗室大臣因忍受不了那些客卿的锐气 , 便纷纷向嬴政上书 , 以各种借口要嬴政驱逐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客卿 。
这时 , 从韩国而来的郑国便成了众矢之的 , 秦国宗室大臣们指出:郑国其实是韩国派来的间谍 , 他来秦国修渠道其实是为了阻止秦国东进 。
不仅如此 ,这些宗室大臣还诬陷其他客卿 , 说他们的目的跟郑国都差不多 , 不是来替自己的君王游说 , 就是偷偷进来做间谍的 , 他们对于秦国百害而无一利 。
就这样 , 年轻的嬴政听了这些老大臣的话 , 开始下令驱逐这些客卿 。
在这些被驱逐的客卿之中 , 有一人名为李斯 , 他对嬴政此番作为异常着急 , 因为他一旦被驱逐出了秦国 , 就意味着自己失去了一展宏图的希望 。 于是 , 他连夜给嬴政写了一封信 , 其目的便是劝他收回逐客令 。

千古君嬴政采用李斯之计:贿赂有势力的,不接受便斩杀,几年后兼并天下
本文插图

这封信 , 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谏逐客书》 , 其开头便开门见山的指出了嬴政此举的错误性 。 之后 , 李斯又例举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由余这五人对秦穆公所做的贡献 , 又说了商鞅在秦孝公时所做的贡献 , 之后又大量列举了张仪、范雎等客卿的重要性 , 内容详实 , 有理有据 。
除此之外 , 李斯又用了大量的类比和比喻来说明逐客的错误性 。
他说 , 秦皇宫中有多少宝物是来自秦国的?如果只能用秦国生产的东西 , 那大家的首饰、器皿又是怎么来的?皇宫之中的妃子又是怎么来的?
最后 , 李斯指出:秦国若想强盛 , 必须取他国之长 , 包括宝物、美女 , 当然更加包括人才 。 《谏逐客书》中的“泰山不让土壤 , 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 , 故能就其深”如今也已成了千古名句 。
【千古君嬴政采用李斯之计:贿赂有势力的,不接受便斩杀,几年后兼并天下】
千古君嬴政采用李斯之计:贿赂有势力的,不接受便斩杀,几年后兼并天下
本文插图

李斯这封信上去之后 , 嬴政立即招他入了宫 , 不仅恢复了他的官职 , 并且还取消了这一次的逐客令 。 除此之外 , 嬴政还采用了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的计策 , 即:阴遣辩士赍金玉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然后使良将随其后 。——《资治通鉴》
翻译过来便是:嬴政暗中派遣能言善辩之人携带重金去游说各国国君 , 对各国有名望、有势力的人施行贿赂 , 如果可以用金钱收买的 , 便给他大量珠宝;如果不肯接受贿赂的 , 便用利剑将之斩杀 。 以此来挑拨各国国君与大臣之间的关系 , 离间他们的感情 , 最后时机成熟 , 再派大军攻打各国 。
就这样 , 靠着几番离间之计 , 多年之后 , 秦国铁蹄终于攻破六国 , 兼并天下;多年之后 , 李斯也做了秦国的丞相 , 成了一代名臣 。
不过可笑的是 , 在秦始皇死后 , 李斯受到赵高利益的蛊惑 , 参与了一场“沙丘政变” 。 再看李斯此人 , 我是不是可以说一句成也李斯 , 败也李斯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