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华之武器堂喀秋莎扬名二战,伴随苏军走向胜利,从航空火箭弹到地面火箭炮( 二 )


通过这次不太成熟却有革命性意义的实验 , 苏联在1939年2月生产出了24管火箭发射装置МУ-1;之后4月 , 16管火箭发射装置МУ-2设计获得批准 。 荣华之武器堂喀秋莎扬名二战,伴随苏军走向胜利,从航空火箭弹到地面火箭炮
文章图片
БМ-13火箭炮
这款16管132毫米、弹架能进行180度旋转的自行火箭炮 , 它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БМ-13-16型样车 。 这种新兵器以“喀秋莎”的绰号于1939年9月开始秘密装备部队 。 6辆配属陆军 , 另5辆配属塞瓦斯托波尔的海军岸防部队试用 。 1939年4月和9月 , БМ-13-16和БМ-8-24原则上被批准定型 。
然而好事多磨 , 它的卓越性能反而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 1939年12月 , БМ-13火箭炮通过了靶场实弹试验 , 但是时任苏联弹药人民委员谢尔盖耶夫、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国防副人民委员兼总军械部部长库利克、红军炮兵司令沃罗诺夫的分歧 , БМ-13火箭炮未能正式服役 。 当时的中央炮兵局局长库利克元帅 , 这位当时红军的“第一炮兵”在技术层面上指出火箭炮缺少防护以及掉弹率过高 。 由于他的阻挠 , 到了1940年火箭炮依然没有定型 , 只是生产了6门进行试用 。 1941年1-5月份 , 生产了40门作为小批量试用 , 6月份又计划生产17门 。 直到卫国战争爆发后1周并在斯大林干预下 , 1941年6月30日 , 苏联最高国防委员会才正式为“喀秋莎”定下军用编号 , 即БМ-13-16 。 荣华之武器堂喀秋莎扬名二战,伴随苏军走向胜利,从航空火箭弹到地面火箭炮
文章图片
费列罗夫大尉
在之后的苏德战争中 , 火箭炮首次应用发生在斯摩棱斯克会战 。 1941年7月14日И.А.Флеров弗列罗夫大尉指挥的1个火箭炮连对奥尔沙火车站的德军进行了齐射 , 这次齐射宣告了一种完全新式的火炮的诞生 。 很遗憾的是 , 1941年10月6日他在姆岑斯克作战中不幸牺牲 , 这个苏军历史上的第一个火箭炮连也全部损失 。 战后为了表彰他的功勋 , 1963年11月14日被追授1枚一级卫国战争勋章 , 1995年6月21日被追授“俄罗斯联邦英雄”称号 。 根据该连的作战经验教训 , 苏军组建了火箭炮团 , 全团1414人 , 装备36门БМ-13火箭炮和12门37毫米高炮 。 之后 , 莫斯科、斯大林格勒、高加索、库尔斯克等地都留下了它的身影 , 每一次战役几乎都是在它的轰鸣中开始和结束并一直伴随苏军最终攻克柏林 。
二战期间 , 苏军火箭炮有四个系列 , 它们分别是82毫米M8系列 , 132毫米M13系列 , 300毫米M30系列 , 310毫米M31系列 。 战争期间 , 苏联总共生产了2086门БМ-8系列 , 6844门БМ-13系列和1184门БМ-30系列火箭炮 。 其中有3374门是装在卡车上的(不包括美国援助的吉普车改装的喀秋莎) 。 到战争结束时 , 苏军已拥有7个火箭炮兵师、11个独立火箭炮兵旅、114个独立火箭炮兵团又38个独立火箭炮兵营 , 拥有火箭炮9350门 。 整个战争期间 , 共生产各种口径火箭弹1440.1万发 。 荣华之武器堂喀秋莎扬名二战,伴随苏军走向胜利,从航空火箭弹到地面火箭炮
文章图片
1945年6月24日胜利阅兵中的火箭炮方阵
未完待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