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华之武器堂|苏联复原德国火箭技术,诞生未来火箭军组织者和筹备者,从无到有

1945年7月 , 在Bleicherode布莱谢罗德工作的苏德小组自发形成“RABE拉贝研究所” , 所长是切尔托克 , 第一副所长和总工程师是皮柳金 , 罗森普伦特是副所长 , 是德国员工的负责人 。 由于人才匮乏和美国的先下手为强 , 研究所通过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 得到了不少火箭技术相关或接近领域的人才 , 其中就包括前文提到的格勒特洛普 。
另一方面 , 苏联自身也在努力建设本国的人才队伍 。 8月 , 盖杜科夫首次考察了拉贝研究所 , 对这里工作印象深刻 , 表示“将倾其全力支持在德国工作的扩展 , 直到中央委员会和政府相应决议发布” 。 之后 , 经过盖杜科夫个人协调并“幸运”见到了斯大林 , 列出了之前喷气科学研究所还健在的专家 。 之后 , 苏联各部委专家被派往德国工作 。 这其中有无线电专家梁赞斯基和库兹涅佐夫 , 火箭专家波别多诺斯采夫、科罗廖夫和格鲁什科等 。 到1946年10月苏联结束在德国工作时 , 从事火箭技术复原的德国人达到5870人-其中工程师和技术人员840人 , 苏联人也有733人-其中工程师和技术人员490人 。 荣华之武器堂|苏联复原德国火箭技术,诞生未来火箭军组织者和筹备者,从无到有
文章图片
拉贝研究所主楼
根据罗森普伦特的建议 , 苏联充分利用了诺德豪森地区原有的火箭工厂开展技术复原工作 。 他们在地下工厂的一条通道中利用找到的火箭零件尝试主要部分的组装 。 之后 , 又将在Kleinbodungen小博敦根的火箭修理工厂做为拉贝研究所的实验工厂 , 将找到的所有零部件、试验台和其他设备搬运至此并在1945年9月开始装配导弹各部件和修理地面设备 。 与此同时 , 另外的几批专家开始重建发动机生产车间以及技术文件的复原 。
【荣华之武器堂|苏联复原德国火箭技术,诞生未来火箭军组织者和筹备者,从无到有】为了提高效率 , 新领导人盖杜科夫决定于1946年3月在德国佩内明德火箭中心地区组成统一的科研组织 。 同年5月 , 拉贝研究所等机构实现整合 , 成立了统一的ИнститутНордхаузен诺德豪森研究所 。 盖杜科夫领导这个研究所 , 并任命科罗廖夫为自己的副手和总工程师 。 整个研究所包括:在瑟默达的1号工厂 , 负责火箭尾部、仪表舱、燃料箱的制造与装配 , 石墨舵的机械加工以及火箭模型的制造;在诺德豪森郊区的蒙达尼亚工厂即2号工厂 , 负责发动机和涡轮泵的装配和生产 , 莱厄斯滕试验站负责发动机点火试验 , 两者共同承担发动机部分的工作;小博敦根附近的火箭修理工厂即3号工厂从事火箭装配;在Sondershausen松德斯豪森的4号工厂专门研制仪器 。 此外 , 研究所还领导在诺德豪森米特尔维克火箭工厂和佩内明德工作的两个小组 。 荣华之武器堂|苏联复原德国火箭技术,诞生未来火箭军组织者和筹备者,从无到有
文章图片
诺德豪森研究所布局图
当研究所1946年10月结束在德国工作时 , 研究所一共装配出35枚可以发射的V-2导弹 , 还配套了可以组装10枚导弹的零部件 , 预备未来在苏联工厂进行导弹组装教学使用 。
之后 , 1945-1946年在苏联占领的德国地区 , 专门成立了由284人组成的委员会 , 开展了搜集技术资料和研究德国武器生产工艺的工作 。 1945年5月5日 , 苏联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攻占德军佩内明德 , 得到了在研火箭的全部图纸资料、机器设备和人员 。 随后 , 苏军派出大批专家 , 这其中就有科罗廖夫 , 修复了诺德豪森附近1家V-2导弹工厂并将200枚V-2导弹组件运往苏联 。 同时 , 为了更好掌握导弹制造技术 , 苏方人员研究过德国的佩内明德靶场和试验中心、V-2导弹的诺德豪森秘密制造工厂 , 还去过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和波尔诺工厂研究德国技术档案 。 根据对德国火箭工艺的分析 , 科罗廖夫得出结论 , 苏联完全可以借鉴德国火箭研制出性能更好的火箭 。 荣华之武器堂|苏联复原德国火箭技术,诞生未来火箭军组织者和筹备者,从无到有
文章图片
驻德火箭技术研究行政指挥系统图
为了复原德国火箭技术 , 苏联调动了近卫火箭炮兵以及各部委的专家 , 他们中的一些人今后成了未来战略火箭军的组织者和筹备者 , 另一批人则成为了未来战略火箭军装备的研制者 。 荣华之武器堂|苏联复原德国火箭技术,诞生未来火箭军组织者和筹备者,从无到有
文章图片
1946年2月在德部分专家
1946年2月在德部分专家说明 , 第一排从左到右依次为皮柳金、博罗夫科、第三位不清楚、巴库林、波别多诺斯采夫、科罗廖夫、布德尼克;第二排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位不清楚、哈尔切夫、沃斯克列谢恩斯基、奇日科夫、米申 。
未完待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