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时间不是十进制?

其实不只是时间。各民族自发选定的量度大多不是十进制。
先说时间,有空再说别的。
我们知道,时间就是太阳在天球中位置=地球自转的相位。所以可想而知,最直观的计算时间就是测量太阳位置,粗略估算的话直接瞧瞧太阳就好。要测准点怎么测?测量太阳的影子呗。
从我朝的某些成语可以知道,早期计时我们祖先可以使用长度单位——例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因为他们是用圭表来计时。
为啥时间不是十进制?
这就是圭表
为啥时间不是十进制?
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圭表计时,是看日影的长度,所以时间的单位是尺寸。
但是圭表计时肯定是不准的,除了有四时的差异外,还由于太阳的移动,影子会偏离下面的尺子,不怎么好读。所以后来圭表就下了岗,主要用来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四时至这件事情上了。
圭表不好用下岗了,但时间还是要测的,得要搞个新的设备喽。怎么搞?既然天圆地方,太阳走向是圆的,我们就用圆的日影表代替长的日影尺好了。
于是最后有了这货,日晷。
为啥时间不是十进制?
我是中国日晷
为啥时间不是十进制?
我是外国日晷
直接看影子的位置,就能知道时间。
中外都有日晷,谁抄谁不是这里关注的问题。问题就是,有了日晷后,时间=角度。
既然是角度,在有尺规作图,也只能用尺规作图的情况下,将圆周划分为12份是比较简单的,因为尺规可以直观地地对半分、三等分、四等分、六等分圆,他们的公倍数就是12。
这也就是为什么东西方的时间都按12/24来定的原因。
圆就这样跟时间绑定在了一起。后来需要更加精密的时间,那就更精密的划圆就好了。于是每个1/12之一还可以尺规平分,分,秒就是这样的单位,本来是圆的划分,最后都变成了时间单位。
但是我朝应该不太有精密计时的需求,模糊的影子也不支持更细致的分辨率。但是日常使用时辰/小时晨确实也太粗了,至少还得划分一下。
我们用的啥单位呢? 刻。
刻是什么单位,刻就是刻度,类似于欺实马那个码(不是网友们yy的英制yard,而是Mark,即数码字儿)。刻,主要是水钟计时的产物,刻漏,也有中西到底谁发明的争议。 水面上升带着指针指刻度可以很精密,就不存在模糊读数的问题,日常用日晷/圭表的中午时刻校准一下,复现性也满足要求。一天多少刻看需要,一百刻,一百单八刻,九十六刻都用过。由于前面一天划为12/24时,划分为100刻没法良好滴套进去,最终到了清代,正式确立一天96刻的制度,这样一小时就是四刻。所以你知道了,“午时三刻”咋咋咋也就是影视作品嚷,其实明清之前说不准是怎么个搞法。
【为啥时间不是十进制?】 西方人到了远航的时代后,由于时间是地球自转相位的计算——也就是经度——为了海上定位,对时间的精密计量有了需求,时和刻不够用,分和秒就蹦出来。最后国际单位制把秒算成了基本单位。
另外说一句。农业社会对计时的要求并不高,没听说过种地还得按点上班下种的,东西方都是如此,西方农村长时间靠听教堂钟声为号,我朝城乡也是听类似的更鼓,已经足够使用了。只有宗教、商业和运输业会需要相对精密的时刻。
■网友的回复
中国的时间,最初原本是十进制的。
后来,因为编制历法的需要,改成十六进制、十二进制,但一百进制(百刻之下,进制不定)一直用到清代康熙年间。
至于西方,主要是参照年,把圆分成360°(中国古代是365.2425°),制晷就是360°,后来发明钟表时,就套用了360°,基于分度方便,就采用了60进制。
■网友的回复
另一个答主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是因为古代用日晷,后来的钟表等等都是圆形,为了切分准确方便,所以用的12个刻度。
古代一斤等于十六量也是为了对半,再对半这样切分方便,而其他计数使用十进制是因为人有十个手指。
计算机行业使用二进制是因为cpu里的半导体用高低电平两个状态来表示0,1,因此使用二进制,衍生的八进制和16进制都是因为和二进制转换方便,3位二进制正好8,4位16这样。
如果计算机发明的时候用的是3态的开关,弄不好现在用的就是3进制了。
所以,开始都是为了方便,并且一直延续下来的。即使有些设定不符合现在的情况了(比如qwer键盘),但由于变更的成本太大,我们一般也不会去改变他。
■网友的回复
时间与角度都不是十进制。某种意义上说,这二者其实有相同的来源,都源自对圆周的等分。很显然,学过中学数学就知道对于角度和圆周的计算,用十进制是得不到整数比值的。
另,一些计量单位也并不是十进制。1英尺=12英寸。1英镑=20先令,1先令=12便士。1盎司=16打兰。
中国古代1斤=16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