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经典看三国时期文人现实与精神的出路,从七子之冠冕王粲的《从军诗》( 二 )


王粲创作不属于多产的那一类 , "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 "然而 , 大多数作品已经散轶 , 现在存世诗作仅有23首 。 在三国时期 , 文人的创作要寻找到出路 , 就要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趣 , 才人辈出的时代 , 这样的独特显得十分不易 。
就建安文学而言 , 往往能够反映现实生活 , 风格多慷慨悲凉 ,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要想在曹操、曹丕、曹植等人中脱颖而出 , 就要有不一样的内核 , 王粲的创作 , 写出《诗品》的钟嵘评价他是"发愀怆之词 , 文秀而质羸 。 "
国粹经典看三国时期文人现实与精神的出路,从七子之冠冕王粲的《从军诗》
文章图片
【国粹经典看三国时期文人现实与精神的出路,从七子之冠冕王粲的《从军诗》】铜雀台剧照
这在王粲的《从军诗》中比比皆是 , 比如"征夫心多怀 , 恻怆令吾悲"、"悠悠涉荒路 , 靡靡我心愁"、"征夫怀亲戚 , 谁能无恋情"等等 , 情词融合 , 文字秀美 , 感染力强 。 文词秀美 , 读来让人觉得惊艳 。 明代文学家陆时雍曾评价王粲 , "王粲庄而近雅" , 说的是王粲的诗歌创作古朴典雅 。
可见 , 王粲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创作出路 , 在乐府诗歌的朴质和汉赋的华丽中突围 , 形成了质朴典雅的风格 , 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地位 。 如今读其诗作 , 不仅能了解王粲的经历 , 了解其见闻 , 更能在文字中感受他的所思所想 , 所喜所悲 。
这是文学作品应当具备的生命力 。
精神出路:关注民生 , 寄托内心理想王粲跟着曹操四处征战 , 一路上见过太多流离失所的贫民 , 也见过太多残垣断壁 , 土地荒芜 , 还有那些残酷的生离死别 。 作为一位有着人文精神的文学家 , 他的作品中 , 也多有对于这些场景的描写 , 对于流离失所百姓的同情 , 让他回归到文人的本位 。
"悠悠涉荒路 , 靡靡我心愁 。 四望无烟火 , 但见林与丘 。 城郭生榛棘 , 蹊径无所由 。 雚蒲竟广泽 , 葭苇夹长流 。 日夕凉风发 , 翩翩漂吾舟 。 寒蝉在树鸣 , 鹳鹄摩天游 。 客子多悲伤 , 泪下不可收 。 "
其中一首 , 大量描写景物 , 四处无人烟 , 城郭长满荆棘 , 原来的道路也荒芜了 , 在这样的萧条秋色中 , 江水茫茫 , 寒蝉还在阵阵鸣叫 , 凄凉无比 , 作者不仅感到无比悲伤 , 流下了泪水 。 这是一个多么真切而又生动的画面 , 经历过战争的洗劫 , 满目疮痍的场面让人不忍多看 。
国粹经典看三国时期文人现实与精神的出路,从七子之冠冕王粲的《从军诗》
文章图片
王粲的《从军诗》艺术成就能够有多突破 , 就在于其展现出的这种人文精神 , 使得作品生生不息 , 千年后读来仍然感动人心 。 三国乱世 , 文人多有生不逢时的喟叹 , 多少名士无意仕途 , 才华得不到施展 , 而选择了归隐山林 , 泯没在历史长河中 。
要在那样的乱世中为自己精神寻找出路 , 注定是不易的 , 面对着连年征战而受破坏的田园城郭 , 王粲内心是悲痛的 , 他有自己的渴望 , 在诗中也描写得十分详细 , "鸡鸣达四境 。 黍稷盈原畴 。 馆宅充鄽里 。 士女满庄馗 。 自非贤圣国 。 谁能享斯休 。 诗人美乐土 。 虽客犹愿留 。 "
这是一幅怎样的场景 , 村庄鸡鸣 , 麦子自由生长 , 人们在其中快乐地生产、生活 , 远离了战乱的纷扰 , 安居乐业再也不是遥远的梦想 , 这是王粲心中的"美乐土" , 是令他流连忘返的生活图景 。
文人的挣扎 , 往往在于对时局的不满 , 满腔抱负被黑暗的现实所击碎 , 眼见着百姓流离失所 , 却无能为力 , 心中无比痛苦 , 在痛苦中 , 只能将情绪述诸笔端 , 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 。 这是他们精神的唯一归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