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刘尚希:赤字货币化不会带来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资产泡沫
【中新经纬刘尚希:赤字货币化不会带来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资产泡沫】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13日电 题:《刘尚希:赤字货币化不会带来通货膨胀 , 也不会导致资产泡沫》
作者 刘尚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 ,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一)货币数量理论已不合时宜 , 需要从“货币状态”来考虑“货币超发”问题
什么是货币超发?如何讨论货币超发及赤字货币化的问题?
首先要从理论角度考虑 , 货币数量论的前提是否依然存在 。 如果在货币数量论的框架内讨论货币超发及赤字货币化问题 , 容易陷入传统逻辑路径 , 在目前这种高度不确定性环境下 , 财政货币政策的制定应当跳出货币数量论的老框框 。 我认为现在货币数量论已经过时 , 因为货币数量论的假设前提是货币同质 , 且只是局限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 但从目前国内外的现实情况和十多年的实践来看 , 这一假设前提已越来越脱离现实 , 难以成立 。
过去我们长期以货币数量论为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 , 以货币数量的多少去衡量流动性是否充裕 , 去判断是否与防范通胀风险的目标相吻合 , 这容易导致政策判断失误 。 以货币存量的增长速度 , 或者与经济增速进行比较 , 以此判断流动性是不是充裕 , 越来越失去准头 。 以同样的逻辑去判断通胀风险更是与传统理论的预言大相径庭 。 在发达国家 , 多年来已经远离了通胀 , 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 2008年以来货币存量规模及其与GDP的比率前所未有的扩大和提高 , 不但没有出现通胀 , 反而是出现连年通缩 。 至于近年来中国生猪带动CPI上行则是供给问题 , 不是货币问题 。 例如 , 实行超级量化宽松政策国家 , 如日本 , 并未实现提高通货膨胀率的目标;在货币存量不变的情况下 , 2008年国内出现了上半年需要防止通货膨胀 , 而下半年流动性急剧收缩的情况 。 我认为 , 货币是非同质的 , 而且货币不只是用做交易的支付手段 。 但我们目前还是在假设货币是同质的这一条件下 , 按照货币数量论的逻辑讨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 所有政策很难有突破 , 陷入严重的路径依赖 。 更可怕的是 , 误判风险将会招致更大的风险 , 甚至临危机边缘而不知 。
在货币非同质的前提下 , 衡量流动性充裕与否 , 应该重点关注“货币状态”而非“货币数量” 。 货币状态不是货币现象 , 而是实体经济现象 , 与宏观经济处在收缩还是扩张的状态内在关联 。 经济收缩期 , 货币流动性降低 , 是因为在货币存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状态发生了改变 。 我曾经用水的三种状态来比喻货币的状态 。 一是在正常条件下 , 货币的流动性就是水的属性;二是经济收缩状态下 , 相当于空气降温甚至下降到零度以下 , 一部分水变成了冰 , 货币的状态固化了;三是经济扩张状态下 , 相当于水蒸发成了水汽 , 这种情况下即使货币存量不变 , 也可能因为货币状态改变而出现通货膨胀 。 从这个类比的角度看 , 货币存在不同的宏观状态和微观状态 。 而宏观经济是嵌入社会大环境之中的 , 当“风险社会”来临之后 , 不确定性和公共风险对货币状态的影响越来越大 , 也越来越直接 。 财富金融化、价格虚拟化、会计计量的测不准以及数字革命等都成为公共风险的催化剂 , 影响货币状态 。
另外 , 同样的货币 , 发挥不同的职能 , 如价值储藏职能、支付职能 , 以及在不同的持有者手里 , 其状态也不同 。 货币状态取决于多种因素 , 货币的流通速度、货币乘数、存量货币结构、持有者结构等 , 都会影响货币状态 , 从而决定流动性的充裕性 。 在这种新的情况和全新条件下 , 讨论货币是否超发 , 要充分考虑货币状态 , 最重要的是货币运行环境的公共风险状态 。
基于以上考虑 , 我认为以往的货币理论 , 从货币本身、以及导致物价变化的货币数量论逻辑去考虑 , 是存在问题的 。 理论与数学工具的不匹配 , 过度简化了经济社会的复杂性 , 甚至使理论本身变成了“哈哈镜” , 从而误导了人们的认识 。 实际上 , 多年以来 , 尽管货币从数量来看大幅增加 , 但并没有出现恶性通货膨胀 。 有人可能会认为物价不体现在CPI上 , 而是体现在房屋等资产价格上 。 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后 , 和货币状态叠加在一起 , 确实会影响到资产的价格 , 但是资产的价格和通货膨胀的机理不同 。 我们一般所说的通货膨胀 , 就是指消费者价格指数而不是资产价格 , 两者不能混淆 。 其背后的行为目的不同 , 消费者追求的是价廉物美 , 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或者服务体验效应 , 而投资者追求的是价值增值 。 尽管标的物界限越来越模糊 , 消费品也可以成为投资对象 , 最典型的如住房 , 但行为逻辑是不同的 。 至于货币政策目标是否要考虑资产价格 , 防止资产泡沫 , 则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 , 并同样需要考虑货币状态 。 从广义来说 , 流动性强的资产等价于货币 。 资产与货币并非泾渭分明 。 总之 , 货币数量论已经不合时宜 , 它仅仅描述了货币的一种特殊状态 , 只有转到货币状态(用数学来描述 , 不是一个数 , 而是一个向量或矩阵 , 或是一个模糊集合)上来 , 才能把问题讨论清楚 。
推荐阅读
- 中新网央行:两项新政策工具从性质和规模都谈不上量化宽松
- 中新经纬|外交部:美限制中国留学人员赴美签证是开历史倒车
- 中新经纬|京运通四连板累计涨幅超46% 公司:经营情况未发生变化
- 中新经纬|美三大股指小幅高开 金融股普涨
- 中新经纬|业绩下滑、现金流为负被上交所问询 广誉远跌幅超3%
- 中新网防止“一房二卖”,中国对预售商品房全面开展预告登记
- 中新经纬有你家门口的超市吗?,2019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单发布
- 中新经纬深交所:高质量完成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
- 中新经纬|央行修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取消一批证明事项
- 中新经纬保险板块走强,沪指小幅收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