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刘尚希:赤字货币化不会带来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资产泡沫( 二 )
(二)财政货币政策要放到同一参照系才能真正协同协调 , 形成合力
财政政策应该扩张还是不扩张?
财政政策是否在扩张 , 当前流行的分析判断逻辑 , 是基于财政收支本身或政府资产负债表 。 这是有局限性的 。 从经济学来观察 , 财政政策真正扩张与否 , 应该以货币存量的状态为参照系 , 只有货币存量状态(包括货币数量)发生改变 , 财政政策才能算是扩张 , 否则即使出现赤字 , 财政也可能处于中性状态而没有扩张 。 当前 , 在经济收缩的情况下 , 货币状态也在急剧改变 , 表面上看流动性尚可 , 但从财政的流动性上看出现了一些问题 。 财政收入下降导致财政支出收缩 , 即使增加赤字 , 扩大债务 , 若货币存量状态没有变化 , 则意味着财政政策对消费支出、投资支出的影响以及对提振市场信心等方面 , 难以起到预期的政策效果 。 货币状态是财政政策实施的金融基础 。
中央提出实现“六保” , 那么财政如何实现“六保”?在当前经济急剧收缩、大量企业和家庭亟需纾困的情况下 , 在二级市场小规模发行国债无法解决问题 。 这种情况下 , 如果用市场操作的手法大规模融资 , 反而会产生严重的挤出效应:导致银行信贷资金不足、居民储蓄存款转移 。 改变货币存量的持有结构 , 货币状态的变化方向会有利于流动性充裕还是加剧流动性收缩是值得考虑的 。
在当前情况下 , 采取以往常规的财政政策可能是不够的 。 基于这种考虑 , 有必要使赤字货币化 , 因为货币状态已经发生改变 , 赤字货币化不会带来通货膨胀 , 也不会导致资产泡沫 , 相反可以为财政政策提供空间 。 在目前经济急剧收缩、财政也在急剧收缩的情况下 , 有必要采取特殊的措施 , 法律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授权或修订 。 相反 , 按照传统的搞法 , 财政表面扩张 , 实际收缩 , 很可能带来更大风险 。 这方面欧洲国家是有教训的 。
因此 , 我们对现有的货币政策理论和财政政策的理论需要重新思考 , 特别需要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放在同一个参照系里去分析研究 , 而不是从两个部门、两个政策的角度来讨论所谓的组合和协调 , 那样的协调组合往往不会有实际的效果 。 财政行为、金融行为都会影响货币的存量、货币的供应 , 所以它们应该有共同的参照系 , 即货币存量的数量和状态 。 当前条件下 , 赤字的货币化 , 就是在共同的参照系下实施 , 这样的财政、货币政策才真正是一体协同的 。 至于财政货币两大政策的目标问题、效率问题 , 也只有当置于统一参照系中讨论才有意义 。 (中新经纬APP)
(本文据刘尚希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召开“当前全球货币超发影响与对策”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
本文插图
刘尚希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 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
推荐阅读
- 中新网央行:两项新政策工具从性质和规模都谈不上量化宽松
- 中新经纬|外交部:美限制中国留学人员赴美签证是开历史倒车
- 中新经纬|京运通四连板累计涨幅超46% 公司:经营情况未发生变化
- 中新经纬|美三大股指小幅高开 金融股普涨
- 中新经纬|业绩下滑、现金流为负被上交所问询 广誉远跌幅超3%
- 中新网防止“一房二卖”,中国对预售商品房全面开展预告登记
- 中新经纬有你家门口的超市吗?,2019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单发布
- 中新经纬深交所:高质量完成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
- 中新经纬|央行修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取消一批证明事项
- 中新经纬保险板块走强,沪指小幅收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