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一时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行业,现在面临崩盘( 三 )


图片

四小龙之三的依图科技也在寻求科创板上市 , 但创始人坦言“时间未定” 。
3月26日 , “AI芯片第一股” 寒武纪在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准受理 。 其招股书显示 ,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 , 营收分别为784.33万元、1.17亿元、4.44亿元 。 营收增幅表现不俗 , 但亏损同样严重 , 连续三年分别亏损3.8亿元、4104万元和11.79亿元 , 累计约16亿元 。
截至发稿 , AI创投领域还没有一家企业成功上市 。
对于风险投资(VC)机构来说 , 一般在早期介入创业项目 , 然后随着项目后期的融资卖出 , 或者等待项目被收购、或者上市来赚取利润 。 又或者项目已经可以独立运营盈利 , 投资机构根据股份拿到分红 。
但在AI赛道上 , 截至目前 , 能够让投资机构获取收益的方法 , 只有等待BAT们的收购 。 但在BAT中 , 腾讯和阿里巴巴早已完成自己布局+战略入股头部企业 , 百度则向海外寻求估值没有膨胀的基础技术研究企业 。
国内身价水涨船高的初创企业们 , 面临“无人接盘”的困境 。
投资机构自己也没钱了
盈利无望、融资终止、上市受挫 , 但该有的开支成本一样不少 。 在AI赛道火热时 , 据一位大厂HR透露 , 抢AI人才时 , “有些创业公司 , 其实心理价位是20-30万美元一年 , 但硬抬到过百万也要抢下来 。 我们大厂有自己的薪金结构 , 没办法打破太多去抢 。 ”
除去人力成本 , 有外国媒体报道 , 中国几千家AI初创企业让谷歌、英特尔等大厂获得大笔营收 。 高额的人力加设备成本解释了为什么头部厂商在营收翻倍的情况下 , 仍然每年面临巨额亏损 。
但投资者已经没有热情、耐心、或者财力来支持AI企业烧钱了 。
投中研究院VC/PE统计报告显示 , 2107上半年市场完成募集资金的规模达1342亿美元 , 而这个数字在2018上半年仅为341亿美元——同比下降74.59% 。 清科研究院的数据也透露出相似的风向:募资总额在下滑 。 2018上半年募资总额3800亿元 , 比起2017上半年的8600亿 , 降幅达56% 。
风靡一时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行业,现在面临崩盘
图片

2018年下半年开始 , VC机构已经开始闹“钱荒” , 只是当时部分机构手上还有余量 , 此前的融资也能够帮助AI企业们再坚持一下 。 大厂也尚未完成布局 。
但到2019年 , 寒冬延续 , 投中数据显示 , 2019年前11个月创投圈整体融资交易规模为7532亿元 , 仅有2018年的43% , 亦是2015年以来最低交易规模 。
进入2020年 , 疫情之下 , 寒冬更甚 。 投中数据显示 , 2020年2月VC/PE市场共发生153起投资案例 , 同比下降83.51% , 环比下降20.31%;总投资金额为40.45亿美元 , 同比下降73.06% , 环比下降61.18% 。
VC机构募资难 , 退出也受限 , 2018年A股IPO企业数为105 , 募资规模为1378亿元人民币 。 相较于2017年436的企业数及2301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额 , 呈断崖式下跌 。
追求其原因 , 用许多投资人的话来说 , 现在只是“理性、正常”了 。 2014年 , 杨守彬联合创办的丰厚资本进行募资 , 4位合伙人在微信上找LP挨个聊天 , 面都没有见 , 一周之后钱已到账 。
风靡一时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行业,现在面临崩盘
图片

“那时候的互联网企业闭着眼睛投 。 ”总会有别的机构来“接盘” , 完成这道击鼓传花 。 可是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大潮过去了 , “前几年这个行业的泡沫太多 , 能不能创业的人都创业了 , 会不会投资的人都在投资 , 热钱涌进的日子不复往昔 。 ”杨守彬说 。
连这个击鼓传花游戏的最大玩家 , 孙正义也坚持不住了 。 4月13日晚间 , 软银发布2019财年业绩预测 , 首次公布了一组数据:基于市场环境恶化的判断 , 预计本财年经营亏损1.3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80亿) , 净亏损7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96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