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解如果项羽的叔叔项梁不死,刘邦还有没有机会建立汉朝?( 二 )


在这个过程中 , 刘邦在干嘛呢?
见《史记·高祖本纪》中这个阶段的记载非常简略:居数月 , 北攻亢父 , 救东阿 , 破秦军 。 齐军归 , 楚独追北 , 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 , 屠之 。 军濮阳之东 , 与秦军战 , 破之 。 秦军复振 , 守濮阳 , 环水 。 楚军去而攻定陶 , 定陶未下 。 沛公与项羽西略地至雍丘之下 , 与秦军战 , 大破之 , 斩李由 。 还攻外黄 , 外黄未下 。
看起来 , 几乎就没刘邦什么事儿 , 《汉书·高帝纪》就加了一点戏:七月 , 大霖雨 。 沛公攻亢父 。 章邯围田荣于东阿 。 沛公与项梁共救田荣 , 大破章邯东阿 。
由于“东阿之战”的记载不多 , 我们就连贯起来观察 , 一直到项梁战死前 , 这个阶段的刘邦集团的动向 , 还是得看看“诸将”:
(曹参)攻爰戚及亢父 , 先登 。 迁为五大夫 。 北救阿 , 击章邯军 , 陷陈 , 追至濮阳 。 攻定陶 , 取临济 。 南救雍丘 , 击李由军 , 破之 , 杀李由 , 虏秦候一人 。 (《史记·曹相国世家》)
(周勃)定魏地 。 攻爰戚、东缗 , 以往至栗 , 取之 。 攻啮桑 , 先登 。 击秦军阿下 , 破之 。 追至濮阳 , 下甄城 。 攻都关、定陶 , 袭取宛朐 , 得单父令 。 夜袭取临济 , 攻张 , 以前至卷 , 破之 。 击李由军雍丘下 。 攻开封 , 先至城下为多 。 (《史记·绛侯世家》)
曹、周二人的前期作战经历非常丰富 , 几乎是跑遍地图 , 远超同侪 , 可以作为地理上的参考 。

刘三解如果项羽的叔叔项梁不死,刘邦还有没有机会建立汉朝?
本文插图

更重要的是 , 周勃的记录里夹杂着奇怪的词汇——“定魏地” , 而曹参的记录中也明显少一个“从”字 。
【刘三解如果项羽的叔叔项梁不死,刘邦还有没有机会建立汉朝?】另见樊哙与夏侯婴:
(樊哙)常从 , 沛公击章邯军濮阳 , 功城先登 , 斩首二十三级 , 赐爵列大夫 。 复常从 , 从攻城阳(《汉书》作阳城) , 先登 。 下户牖 , 破李由军 , 斩首十六级 , 赐上间爵 。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夏侯婴)从击秦军砀东 , 攻济阳 , 下户牖 , 破李由军雍丘下 , 以兵车趣攻战疾 , 赐爵执帛 。 常以太仆奉车从击章邯军东阿、濮阳下 , 以兵车趣攻战疾 , 破之 , 赐爵执珪 。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可见 , 樊哙和夏侯婴 , 一个是大保镖(后来也任“郎中”) , 一个是大司机(即“奉车”) , 肯定是“常从”者 , 在本传里也要强调 , 而且这个文本强调 , 本身就是当时记录中的“一种功绩” , 类似的公文词汇就是“常从”、“常奉车” , 而专门描述兵种功绩特征的则有:
步兵——“先至城下为多”;
车兵——“以兵车趣攻战疾”;
骑兵——“疾斗”、“战疾力”、“疾力”、“疾战” 。
了解了这些 , 再来分解上述记录就能读懂隐藏的信息了 , 那就是 , 刘邦本人的行动轨迹是:
东阿——濮阳——城阳——户牗——雍丘 。
其中 , 城阳是纯攻城战 , 所以樊哙为“先登” , 这是攻城专有的名词 , 而东阿、济阳、户牗、雍丘之战则是野战 , 所以夏侯婴指挥兵车突击 , 立功升爵 , 而濮阳之战最为特殊 , 有野战、有攻城 , 所以夏侯婴和樊哙均有展现 。

刘三解如果项羽的叔叔项梁不死,刘邦还有没有机会建立汉朝?
本文插图

再反过来看曹参、周勃就复杂了 , 曹参攻“爰戚”、“亢父”两县 , 均有“先登”之功 , 而周勃则攻“爰戚”、“东缗” , 也就是说 , 曹、周二人肯定不在刘邦本部 , 而是扫荡至东阿道路的先锋军 。
曹参属于主力 , 所以 , 攻克亢父和爰戚 , 而周勃部参与了扫荡爰戚和东缗的战斗 , 却并未“取之”、“克之” , 而是在项梁、刘邦主力大军来临时 , 转向砀郡的“栗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