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的新生力量——关于弹幕的几点认识( 二 )
【视觉文化的新生力量——关于弹幕的几点认识】扭转格局:由单向输出向交互体验的跨越
在“世界被把握为图像”的大众传媒时代 , 视觉文化为观众呈现出样式多变和内容多元的文化景观 , 既可体验“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域穿越 , 又可沉溺在“庄周晓梦迷蝴蝶”的白日梦境 。 传统媒介基于公共事务和社会热点对传播内容进行“议程设置” , 感官性、体验性和转瞬即逝的传播特质 , 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观众的思考能力和反应速度 , 再加上反馈渠道的有限和单一 , 观众很难在第一时间进行信息反馈和情感输出 , 更多时候内化为个人的情感体悟或外化为群体的社交需求 。
弹幕评论扭转了观众在信息接收过程中的被动局面 , 观众从“沉默的大多数”摇身一变为“我言故我在”的传播主体 , 并形成了一种多面向、多维度和多样式的文艺评论新样式 。
弹幕评论以互联网为技术平台 , 以传统媒体提供与网络自制的视频节目为主要评论对象 , 将观众即时性的简短评论直接呈现在视频的播放画面中 ,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 。 这种评论方式改变了以往评论样式的滞后和不畅 , 观众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对作品进行自我解读和二度创作 , 并可以在前人评论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 。
互联网的自主性、随意性和便捷性 , 给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能 , 不仅是时空不受约束 , 还有对视频内容的任意取舍和自我点评 。 观众针对视频内容进行弹幕评论是实时和公开的 , 观众在观看同一热点时用点赞和追加评论的形式 , 与其他观众进行交流互动 。
弹幕评论形成传播者与观众、传播内容与信息反馈、观众与观众等多元对话的交互体验 。 它的出现使得多面向的相互交流成为可能 。 无论是惺惺相惜的情感共鸣、拨开云雾的茅塞顿开 , 还是意见相左的针锋相对 , 这种虚拟化的社交行为丰富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 是对作品内容和信息接收形式的再造和扩充 , 也是对人际联结的重构与情感自觉的再造 。
发展方向:别让“志同道合”让位于“信口开河”
弹幕评论的浅层内涵是评点视频内容、把握收看热点和表达自我观点 , 而深层内涵是参与公共事务、呈现价值判断和满足心理期待 。 弹幕评论的出现 , 为观众提供了无门槛、无限制的文化场域 , 观众可以在这个公共表达空间里畅所欲言 。 范式标准和用词考究的评论样式 , 在碎片化、无深度的互联网文化中似乎失去了话语魅力 , 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更适合现代社会的表现特质 。 口语化的评论在颜色各异、字体不一和夹杂表情符号的弹幕评论中显得个性十足 , 不再拘泥于传统评论的连贯成篇和一气呵成 , 而是具有个体表达特征的公共话语体系 , 是视觉的延伸 , 也是思想和情感的延伸 。
现代人经常因为缺少社会认同感和自我价值实现而产生精神困惑 。 当个体的日常生活空间被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压缩 , 当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因价值认同而产生心理焦虑 , 他们就会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中寻求精神满足和情感填充 , 以此来弥补现实生活中的情感缺憾 。 丰富的视频内容使观众的闲暇时刻有所陪伴 , 情感世界有所依托 , 而弹幕评论更激发了观众的言说欲望 , 并提供了表达渠道 。
此外 , 弹幕在“虚拟社区”中让观众有群体存在和共同观看的错觉 , 个体观看行为与群体线上评论在虚拟共时中相融 , 能激起观众的收视欲望 , 也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振 , 既有“我与你同在”的陪伴感 , 也有“英雄所见略同”的认同感 。 观众的个人化观看行为和私密化情感体验 , 在互联网时代有了安全保障 , 可以随心所欲地抒发情感 , 而不必担心身份识破后的尴尬 , 只言片语丰富了画面稍纵即逝的隐蔽含义和个人感悟 。
弹幕评论是瞬间灵感的迸发 , 是当下情感的传达 , 也是审美观感的表达 。 观众在观看视频内容时获得情感抚慰 , 在弹幕评论时抒发个体情感 , 尽管环境是虚拟的 , 但是情感却是真实存在的 , 有“借他人酒杯 , 浇自己块垒”的感同身受 , 也有“此情可待成追忆 , 只是当时已惘然”的青春喟叹 。 这些是情节触碰后的情绪释放 , 是现实压力的真实表达 , 是细腻真切的个体体验 , 更是家国情怀的共同记忆 。
推荐阅读
- 绅士老司机|肖战的人品,一件文化衫就能看出来
- 看看资讯|袁姗姗言论不当被吐槽?究竟是无心之失,还是骨子里的文化缺失?
- 帅不过三秒|携手清华用数字科技诠释文化魅力,《天涯明月刀》实体家 园落地湘西芙蓉镇
- 唱作人|《我是唱作人2》赛程过半 吾想创意舞台视觉玩转多风格
- 视觉|《我是唱作人2》赛程过半 吾想创意舞台视觉玩转多风格
- 小小娱乐话|汪海林多次呛声肖战鹿晗,直言流量模式到头,文化产业应良性发展
- 好事儿娇娘|黄晓明油着油着就不那么腻了
- #何鸿燊#赌王何鸿燊逝世享年98岁 生前心系祖国文化慈善
- 【】陈乔恩空前绝后操作,520秀恩爱524分手信,网友:没文化真可怕!
- ##《催眠大师》的成功,在于它的视觉技巧和细节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