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耳+徐峥,号称史上最强学生作业的半部电影浮出水面


文丨灰狼
1976年出生的程耳 , 目前只有三部半作品问世 。 除了让他名声鹊起的《边境风云》和《罗曼蒂克消亡史》之外 , 也就只有拍摄于2007年的《第三个人》以及他在1999年拍摄的毕业作品《犯罪分子》 。
程耳+徐峥,号称史上最强学生作业的半部电影浮出水面
本文插图

《罗曼蒂克消亡史》
然而就是这三部半作品 , 让程耳足够体面地屹立在华语影坛 。 考虑到《罗曼蒂克消亡史》奠定了新十年商业类型片的最高美学标准 , 「风格化」「精致」「腔调」之类的关键词不断被绑定到程耳身上 。
这诚然是一种褒奖 , 但另一方面这些虚空的词汇也映射出人们对程耳的认识只限于某种表象——定义程耳的电影风格并不容易 , 甚至在有的时候 , 这些关键词反而会成为某些观众倒打一耙批评他华而不实的依据 。
要准确理解程耳 , 还是必须回到他创作的起点 , 也就是他在北京电影学院拍摄的毕业作品《犯罪分子》 。
程耳+徐峥,号称史上最强学生作业的半部电影浮出水面
本文插图

《犯罪分子》
这是一部尘封已久却又久负盛名的短片 , 全长31分钟 , 被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孟中老师誉为「程耳最好的电影」(意思可能是强过《罗曼蒂克消亡史》) , 又在坊间号称「北电最强毕业作品」 。 它曾经在1999年的独立影展放映 , 看过的人寥寥无几 , 直到最近出现在网上 , 才重新掀起了一波热议 。
《犯罪分子》由徐峥、黄奕领衔主演 , 故事足够简单也足够俗套 , 说的是徐峥扮演的摄影店老板因为要筹钱帮母亲治病而拿走了陌生人装满巨款的手提箱 , 并因此走上逃亡的道路 。
程耳+徐峥,号称史上最强学生作业的半部电影浮出水面
本文插图

作为一部以「坏人逃之夭夭」为主题的片子 , 《犯罪分子》 将日常生活和悬疑感组合起来 , 带给观众一种特别的惊奇感 , 仿佛这不是一部生活电影 , 而是一部武侠片 。 影片中胡天(徐峥)的脱逃仿佛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壮举 , 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医院医生、护士以及女朋友小李(黄奕)两肋插刀式的协助 。
这种武侠片式的感觉也呈现在个别的段落 , 比如说胡天为弟弟报仇的时刻 , 突然抓住对方来一拳 , 这种速度让人猝不及防 。 还有小李怒斥忘恩负义的报摊摊主并将报摊一脚踢翻的一幕 , 这种快意恩仇的江湖感在现代剧中足够惊艳 。
程耳+徐峥,号称史上最强学生作业的半部电影浮出水面
本文插图

影片带给观众的第二种惊奇感在于它的剧情短促 , 它完全没有我们观看30分钟长度影片时惯有的冗长感(因为线索单一等原因) , 而是短到猝不及防、短到戛然而止——仿佛影片刚刚进入正题 , 影片就结束了 。
《犯罪分子》最后一个镜头 , 定格在徐峥逃脱后于马路上走来的镜头以及他的独白:「我知道我做了一件错事 , 以前我也不是什么好人 , 但是我会改 。 」
这句话说得如此踏实、如此俏皮、如此风轻云淡 , 恰恰构成了一种文本层面的巨大反讽:偷人钱财的零负罪感和逃脱警察追捕的绝对快感 , 和我国电影审查机制奉为圭臬的道德标准格格不入 。
程耳+徐峥,号称史上最强学生作业的半部电影浮出水面
本文插图

考虑到学生作品无须审查 , 这种浪漫结局走向既在情理之中 , 又出乎意料之外——意料之外的部分在于它的短 , 或者它的结尾方式、结尾时机 , 如果《犯罪分子》做成了电影长片 , 想必就无法摆脱人物道德忏悔或者被制裁的俗套剧情 。
这种感觉 , 就仿佛王家卫在《阿飞正传》所剪辑的梁朝伟赌徒段落一样:你只看到一个初始动作 , 而不知道他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 这并非一种「下回分解」之类的剧作钩子 , 而是以一个格外讲究的动作定格整部影片 , 或者说挑战着对电影结构的完整性认识 , 即不完整也可以是一种完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