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海慈航佛海启航--持戒波罗蜜多(上)( 三 )
《自我教言》里讲:“不赞不谤自亲属 , 不赞不谤陌生师 , 不赞不谤一切人 。 ”在不了解的情况下 , 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下 , 不要去诽谤 , 也不要去赞叹 。
“我的父母、儿女如何如何好”“我的先生(太太)如何如何好” , 这就是赞叹 。 你可以赞叹 , 但是你不能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恶意地去赞叹 , 否则也是一种造业 。 有些人经常说:“我的儿女好 , 别人的儿女都不如我的儿女……”不要轻易评价别人 , 不要轻易说别人的是非 。 这样很容易造恶业 , 而且会造很大、很严重的恶业 , 不知不觉地就会导致自己落入出苦无期的下场!
在特殊的情况下 , 你可以赞叹 , 可以表扬 , 这是方便语 , 是善巧方便 , 你要有这个智慧 。 有必要的情况下 , 为了度化他人 , 为了自己能更精进地修行 , 修行是为了解脱成佛 , 解脱成佛是为了众生 , 出于这种发心也可以赞叹 , 可以表扬 。 但是我们现在的状况是 , 不管是赞叹还是诽谤 , 都是恶意的 , 不是善意的 。 这是一种贪念 , 一种贪着 。
信佛就要信因果 , 修行就要取舍因果 。 断恶行善就是戒律 , 戒律像大地一样 。 如果没有大地 , 我们怎么盖楼 , 怎么行走?同样 , 没有戒律我们无法修行 。 佛讲戒定慧 , 首先是戒 , 然后才能有定 , 最后才能产生慧 。 我们不说特殊情况 , 一般情况就是这种程序 , 这个次第 。 戒律是根 , 不受持戒律 , 不可能成就!现在很多人都不受持戒律 , 有的人怕犯戒而不敢受戒 , 有的人不明白受持戒律的必要性而不受戒 。
你想成佛 , 必须要受持戒律 , 这是解脱、成佛的必经之路 。 戒律有好多种:有世间的戒律 , 有出世间的戒律;有小乘的别解脱戒 , 大乘的菩萨戒 , 密乘的十四条根本戒等等 。 这些戒律也不是都要受持 , 是要根据自己的根基、意乐、因缘受持的 。 一下子都受持 , 而且想守护住 , 这是不可能的 。 如果你守住了所有的戒 , 戒律圆满了 , 就是佛了 。 那个时候不受而受 , 受而不受 , 受不受都一样 , 没有什么可受的了 , 都是清净的 , 都是圆满的 , 都是美好的 , 哪有什么戒和律、取和舍的分别啊?我们现在还没有成就佛果 , 所以要受持戒律 。
受持戒律要根据自己的意乐 。 你处于世间阶段 , 就受持世间的戒;你处于小乘阶段 , 就受持小乘的戒;你处于大乘阶段 , 就受持大乘的戒;你修密宗阶段 , 就受持密宗的戒 。 真正的受戒 , 不是约束、痛苦 , 而是一种轻松、自在、快乐 。 当你真正明白了自己的修行处在哪一阶段与层次的时候 , 自然就受戒了 。
如果内心不清净 , 身心不轻松 , 那不是受戒 , 而是给自己压力 , 让自己受折磨 。 因为不懂 , 所以勉强、刻意地控制 , 这都不是真正的受戒 。 不明理的时候就是这样 , 明白了以后 , 就不会这样了 。
不是刚开始所有的戒都要受持 , 而且全要守住 。 你修到不同的层次 , 受不同层次的戒律 。 你的相续、境界在哪个层次 , 你就受哪个层次的戒律 , 都是自然的 , 到时候瓜熟蒂落 。 所以 , 我现在不勉强 , 大家尽量做 。 你受戒了以后 , 不可能不犯戒 , 但是尽量别犯戒;万一犯戒了 , 也可以忏悔 。
【觉海慈航佛海启航--持戒波罗蜜多(上)】佛非常慈悲 , 佛讲的法也非常圆融 , 非常圆满 。 佛讲的戒律分三部分:第一 , 讲如何受戒;第二 , 讲戒条 , 包括允许的、不允许的戒条;第三 , 万一犯戒了怎么办 , 还有没有清净的余地?
第一 , 如何受戒 。 分别讲解了受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仪轨 。
第二 , 戒条 。 没有绝对的允许 , 也没有绝对的不允许 。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允许的 ,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不允许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必须的 ,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是必须的 , 讲得很细致 。 也不是任何时候都不允许 , 这些世间法、缘法都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